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龙江戏曲
   龙江剧
   杂技
   曲艺
 
 
首页 > 艺苑奇葩 > 黑龙江戏曲 > 曲艺      

评书在黑龙江的历史

    二十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林区的开发,修路、采伐工人激增,在一些集镇出现了茶园、茶社,请评书艺人说书。至民国初期,各县的县城和较大的城镇都有茶社,有评书艺人占地说书。东北沦陷时期,政治控制很严,茶社减少,说书等曲艺活动冷落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县县城。大的城镇又有个人办起茶社,还有的街道办事处办起了集体茶社,除请评书艺人说书外,还演唱东北大鼓、山东柳琴、河南堕子等。吸引了不少流动艺人占地说唱,也招徕很多听众。从五十年代开始,党和政府加强了对书曲艺人的管理,各县每年都进行一次书曲艺人的集训,帮助审查书()目,组织自由搭班分片活动。1958年之后,有些县把书曲艺人组织起来,组成集体所有制的曲艺队。县与县之间的书曲艺人交流演出(行话叫换地)1962年,贯彻中央文艺八条精神,提倡说新书。书曲艺人走出剧场、茶社,到农村说书演唱。一部分评书艺人已能说《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赵一曼》、《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新书。“文化大革命”中说书活动停止。1978年以来,落实政策,书曲艺人,一度活跃,各县县城又出现茶社、曲艺社、评书艺人又开始占地说书。但好景不长,评书逐渐走了下坡路,茶馆、曲艺社被地方戏、二人转占据。到农村说书,听众也寥寥无几。八十年代后期,绝大部分评书艺人均已弃行。只有少数业余文艺爱好者,在县()汇演中,在地区艺术节上,说些评书选段、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