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动态
 
 
 
 
 
首页 > 文化动态      
     
   

市场化运作基础薄弱 黑龙江省演出市场持"冷"不退

  东北网523日电 许多外地文艺演出团体想来黑龙江省进行演出,但由于没有“地接”单位,只好抱憾而去。演出公司、剧场对频频送上门来的演出为何如此“矜持”呢?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精彩演出到本埠成了“烫手的山芋”

  俄罗斯国立模范“小白桦”舞蹈艺术团五月份来华演出,该团是俄罗斯著名的文艺演出团体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演出公司成功的市场化运作,不仅演出场次增多,票房收入也非常可观。然而由于我省没有“地接团”,5月末该团在我省只演出了一场;无独有偶,外地有几家演出团体想在“哈夏”之前,来我省进行演出,同样由于没有“地接”单位,只好抱憾而去。演出公司、剧场对频频送上门来的演出为何如此“矜持”呢?

  “主要是我省演出市场的市场化运作还不成熟,没有步入良性的循环,接演害怕卖不出票倒搭钱”。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而省文化厅一位官员说,省内演出市场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市场运作还很薄弱。缺乏懂得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文化人才。

  省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庆义说,我省演出市场目前还有消费观念的老“怪圈”,在湖南、上海等没有赠票、要票的习惯,政府部门要票,年终是要一起结账的,这些地方已形成良好的市场运作基础。而我省要票、拿赠票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也成了演出公司一件头疼的事。

  据了解,一场近期演出和6月份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芭蕾舞剧院来华的演出,现在就开始列赠票的名单了。

  演出“抽条”冷了观众的心

  观念的滞后,消费环境的不成熟等诸多原因,致使底气不足的演出团体不敢轻易接演出。而一些观众说,一些演出的抽条,让人处于矛盾之中:盼看演出,又怕被欺骗,文艺演出成了“十年的井绳”。

  哈师大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说,有一次我省组织一国家的笆蕾舞团演出,海报介绍说该团是国家级演出团体,有很多知名芭蕾舞演员,票卖出去的也不少,市民也非常热情。没想到呈现给观众的演出水平非常低,一些观众气愤地离场。

  一位权威人士说,我省的演出市场一直“冷”,和文化团体自身建设有很大关系。一些演出公司或者文化公司,初走市场化之路时不错,运行一段时间就开始“掺假”,无论是演出质量还是演员本身都开始下滑,失信于观众。哈市某企业厂长遇到了尴尬的事,前几天,领客户到一家俄罗斯剧院看演出,结果看到的多是中国的节目,俄罗斯的节日寥寥几,让他感觉到很没面子。

  今年是“俄罗斯年”,一些演出团体,就以假“俄罗斯演出团”冒充真的来演出,这在一些城市已有所抬头。看来,要想培养良好的演出市场,除了进行体制上的质变,还要进行信誉上的保证。

  “多条腿走路”走活演出市场

  据介绍,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演出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当地的剧院,每天都有市民看演出,上座率非常高,节目不断更换以保持新鲜度。这些剧院还网罗了一批知名演员、主持人等艺术人才,定期到剧院演出。

  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费守疆认为,活跃我省的文化市场,除了借鉴湖南、上海等地的经验,还要结合本地情况, 多条腿走路——政府扶持,企业参与,文化部门的自身努力。

  比如,对于一些常规的文艺演出,政府能否投入一部分钱,做一些公益性广告,让市民知道近期有哪些文艺演出,低票价,培养市民购票的习惯,政府给演出单位适当补贴。哈尔滨成功举办的刘德华个人演唱会、比昂乐队演出等,都是有企业参与的。据了解,这次国立芭蕾舞剧团来华演出,也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对于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企业,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给与一定的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