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中国文化遗产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  
  省领导关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黑龙江省展区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  
  黑龙江省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  
  第一项: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第二项:东北大鼓  
  第三项:东北二人转  
  第四项:达斡尔族"乌钦  
  第五项:赫哲族"伊玛堪"  
  第六项:鄂伦春族"摩苏昆"  
  第七项:桦树皮制作技艺  
  第八项: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第九项: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赫哲族民俗馆  
  齐齐哈尔市哈勒新村民俗馆  
  黑河市爱珲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民俗馆  
  宁安市海浪镇依兰岗满族村民俗展及民俗活动  
  望奎厢白乡皮影协会  
  海伦剪纸  
 
 
首页 >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中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保护怎堪忧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但就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一些地方,在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在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里,城市的历史记忆、社区的传统底片逐渐残缺不齐,最终面目全非。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在审美意境中,我们深深爱着保存有自己文明密码的文化遗产,真正爱深深;在现实发展中,我们痛彻地哀愁于这些遗产正在成为记忆中的碎片,所谓痛绵绵。

    成效显著,问题突出

    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核定的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公布,京杭大运河、正定府文庙、九连墩墓群等1080项珍贵历史遗迹名列其中。这是自1961年我国首次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一次批准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几乎接近于前5批数量的总和。

    紧接着,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昆曲、少林功夫、吴桥杂技甚至凉茶都被列入其中。

    事实上,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对各类文化遗产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已经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介绍,我国目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面临三大突出性问题:首先是“千城一面”的问题突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性城市和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被杂乱无章的新建筑群所淹没;其次是伴随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增多的游人使文化遗产地不堪重负,给文物古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第三是一些地区或部门的决策者守法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遇到四大严峻挑战,“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二是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得到依法保护;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四是保护机制急需完善。”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这样总结。

    后继无人和流失严重:文化遗产正在“失血”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长期因绵延璀璨的文明而拥有丰富的精神家园。但是,历史的发展,正在让我们逐渐失去这个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物质文化遗产被破坏和流失严重的双重困顿中,文化的血液正从我们身上缓慢流失。

    田青告诉记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可用两个字形容——“堪忧”。“比如民歌,我们过去有很多劳动歌曲,插秧的时候有插秧的号子,林业工人在伐木的时候有伐木歌,但现在这一切劳动都以现代化的机器来代替了,与之共生的民歌就都不存在了。再比如地方戏剧,由于电视的普及,流行艺术的普及,已经失去了包括很多农民在内的观众,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遍布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怎是一个“堪忧”了得:敦煌莫高窟风化严重;万里长城在无意识的破坏和历史的磨损中支离破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泰山等诸多瑰宝的保护,也都面临着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难题。

    我国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历史原因,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里有中国文物100多万件。

  一个“文化遗产日”远远不够

    记者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很多民众对“文化遗产日”都有所耳闻,但是对文化遗产的内涵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我们国家面临着保护文化遗产的诸多问题,不是一个‘文化遗产日’就能解决的。”流行文化研究者左保华指出:“事实上,保护文化遗产,对政府来说,应该积极跟上全国范围的文化大普查,摸清我们的文化家底;对民众来说,就是要加强文化遗产知识的学习,让遗产的意识深入人心并主动参与到保护中去。”

    事实上,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的确已经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介绍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就已经从立法、资金投入、树立全民参与保护意识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并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效能;1964年,法国曾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也是其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化遗产大普查,提出“大到教堂、小到汤匙”的普查观念,这次普查,仅国家登记入册的遗产就有4万多件。

    王文章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应是多样的:一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如上世纪50年代杨荫浏等对《二泉映月》的采录;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形态氛围中保持其活力,如一些礼仪、仪式;三是尊重和保护传承人;四是转化为经济资源并体现为经济效益,如剪纸、年画等都可以用生产性保护来传承。这些保护手段的实施,都应建立在国家法律保护和扶植的基础之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局长郭卫民告诉记者,文化部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包括制定保护规划,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历史沿革、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措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