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厘清昂昂溪文化内涵的重要发现

——黑龙江齐齐哈尔洪河遗址的发掘成果

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 发文时间:2015-05-25 10:54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2015522日 作者: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田禾 刘伟 张伟)

    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对齐齐哈尔市昂昂溪五福诸遗址进行了调查与试掘。1932年发表了《昂昂溪史前遗址》考古报告,将墓葬和地表采集标本为代表的遗存年代定在新石器时代,后来有学者据此确立了昂昂溪文化。

  昂昂溪文化的确立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限于当时调查发掘获取资料不多,对昂昂溪文化的面貌、特征、性质和年代不能进行全面归纳,以至于后来许多含有昂昂溪文化因素的遗存,尤其是细石器文化的因素,都纳入到昂昂溪文化范畴之内。为了厘清困扰学术界多年的昂昂溪文化的真正内涵,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欲通过发掘与其位置相邻、堆积深厚、遗存保存完整且文化内涵相近的洪河遗址,进而还原出一个新石器时代以渔猎为主的人群生活画面。

   洪河遗址坐落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洪河村东南的嫩江右岸,与昂昂溪五福遗址隔江相望,二者相距约10公里。洪河遗址整体呈细窄条带状分布,东西宽仅百余米,南北却长达10余公里,地表高出嫩江现有江面近10米。现将2014年度发掘的收获做一简要介绍。

  2014年度的发掘,是在2013年度发掘区明代墓葬遗存下开展的,发掘面积约850平方米。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灰坑36个、灰沟1条;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址4座,墓葬1座。出土了包括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等不同质地的遗物400余件。

  发掘区地层堆积深厚,平均在3.6米左右。文化层由上至下可分为9层,①~④层为辽金以后的层位,⑤~⑦层为青铜时代的层位,⑧、⑨层为新石器时代的层位。此次发掘是在⑤层以下进行的。

  新石器时代遗存是本次发掘的最重要收获,种类较为丰富,包含有地层、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所发现的4座房址全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方向有南北向和东北—西南向两类,门道呈阶梯状,室内面积在4873平方米之间。内有凹坑式圆角长方形灶址2个,其上设有保留火种功能的圆形凹窝。室内附设有规格大小不等的圆形窖穴数个,形体大者往往与灶址相邻,被安排在房屋中轴线上,小规模的则常在房屋墙壁处。屋内留存的柱洞成排分布,35排数量不等,直径1520厘米、深1550厘米。居住面不见人为特意加工痕迹,直接以生土为地面,在其上基本不保留遗物。房屋的填土中不仅出土了一定数量的人工制品,还出土了大量的水生和陆生动物骨骼标本,它们的出土和认定为探讨当时人类的经济活动、生业方式、食物来源等诸方面提供了鲜活的资料。灰坑数量少,且规格小而浅,平面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坑内出有数量不多的陶片、石片(块)、兽骨等遗物。墓葬仅见一座,形制为土坑竖穴的侧身屈肢单人葬,随葬品有带流陶碗、陶钵等日常生活类陶器。

  在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出土遗物中完整及可复原的陶器有20余件,器型有罐、钵、碗、杯等。纹饰以素面为主,另见少量的指甲纹、附加堆纹、麻点纹、刻划纹等。石器以燧石和玛瑙为主要原料,种类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石镞、石钻等,不见石叶类工具。其它器类还有骨枪头、骨锥、骨针、角锥、穿孔蚌器等。

  此次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器物种类、组合、型制与《昂昂溪史前遗址》报告中的同类器型制相近,应属同一类遗存。

  青铜时代遗存则包含有地层、灰坑、灰沟等种类,灰坑数量较多,共发现30多个,以椭圆形灰坑为常见,而圆形、不规则形灰坑较少。H9是一椭圆形灰坑,锅底状,长径35厘米、短径26厘米、深40厘米。坑内出土大量的鱼骨、贝壳、小型动物骨骼及少量的陶片和石片等遗物。H27是一不规则椭圆形灰坑,近似袋状,开口南北长100厘米、东西宽82厘米、底南北长110厘米、东西宽90108厘米、深78厘米。仅在底面上清理出少量的陶片和破碎的动物骨骼。H34是一圆形灰坑,直壁,平底。直径55厘米、深40厘米,出土少量的鱼骨、兽骨、石块以及饰有指甲纹的陶鬲口沿残片等遗物。发现的灰沟(G1)仅为该遗迹的一小段,开口直径约150厘米、底径平均45厘米、深达340厘米,呈倒梯形,沟内遗物极少。

  在这一阶段的遗物中,陶器器型以鬲、罐为最常见,多已破碎,难以成形,同时伴出的还有数量较多的上部带有圆形凹窝的馒头形支座。通过比较研究,判定这一阶段遗存属于分布于嫩江流域的白金宝文化范畴。目前认定,该遗址是白金宝文化的居住址在嫩江流域最北的发掘地点。

  通过对洪河遗址2014年度的发掘,可大致形成以下几点基本认识:第一,新石器时代既是洪河遗址的初始期,也是该遗址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的最繁盛期,从考古发现来看,至此以后,此地虽有其他文明接续,但往往因只作为文化影响的边缘区存在而致使其沦为当地历史进程中的过客角色;第二,从已揭露出的相当规模和数量的房址及其伴出的大量水生、陆生动物遗骸来分析,处在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应过着一种定居式的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业模式;第三,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新石器时代遗存在保留有当地鲜明文化特征的同时,又吸收、借鉴了来自科尔沁沙地上的南宝力皋吐文化和哈民忙哈文化的部分因素,对于这些外来因素的识别将为探讨嫩江流域昂昂溪人群与周邻人群之间的文化传播、族群迁徙、环境变迁等相关内容提供宝贵的资料。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