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以“开发”名义掩盖侵略行径 我省社科院专家揭露日本“开拓团”真相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2年09月16 09:05:27

生活报916日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向中国派来的组织,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1939年以后,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为“开拓民”,移民村更名为“开拓团”。从此,日本以“开发满洲”的名义掩盖其侵略行径。日本“开拓团”掠夺中国人民的土地和财物,并协助日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日本战败后,他们成了“弃民”,流离逃难于东北的旷野之中,大量老弱妇孺死亡……

      本报记者王晓晨

13岁孩子进了“开拓团”

 “由于战局恶化,兵员枯竭,日本政府很难再组织成年男子前往东北,只能招收青少年,并组建了‘青少年义勇队’,我们这些日本青少年充当了战争的牺牲品。”

——摘自《一个日本“青少年义勇队”队员的自述》中田庆雄著

1936年开始,日本在招募移民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成人已招募不上来了,所以从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政府便把青少年作为实施移民计划的重点对象,成立了“青少年义勇队”。这些孩子到东北后,还要进行军事化训练,准备当后备军,做关东军的补充力量。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希亮介绍,日本政府的文件规定,日本“开拓团”招募的是15岁到18岁的年轻人,实际上,据他调查,十三四岁的少年也被征招进了“开拓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玉多介绍,“青少年义勇队”队员从日本来到中国东北之后,发现跟在国内宣传的相去甚远,加上想家、对气候的不适应和严酷的军事训练,他们非常悲观、失望。急躁冲动的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仗斗殴的事经常发生。为此,日本政府设置了“寮母制度”。找一些三四十岁的日本妇女,给这些青少年当妈,提供母爱。因“青少年义勇队”人数众多,而“寮母”有限,最后确定三百个孩子配一个“寮母”,帮助他们平静地度过青春期。

日本独身女子嫁给“开拓民”

  为了稳定“青少年义勇队”队员,日本政府随后又实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募集在日本、伪满洲居住的17岁至25岁的日本独身女子,进行为期一年的女熟训练,内容主要是营农和农家事务实习。训练结束后,这些女子与“开拓团”成员组成家庭,定居在中国东北。

  “大陆新娘”政策的推行,不但可以使青少年移民稳定安居,而且可以繁衍生息,补充在战争中消耗的兵源,满足就地生产和增加人口的目的。材料显示,移民中国东北的日本女子多为18岁至25岁,正是育龄阶段,她们到东北执行移民婚配制度,形成了极高的生育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高晓燕告诉记者,日本当时在各个中学,包括初中都做了“大陆新娘”政策的宣传。像她了解到的一个日本女性,当时是一名高中学生,学校的宣传就是号召学生去做“大陆新娘”,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高晓燕在北安调研时,一位仍留在中国的“大陆新娘”告诉她,她当年在学校报名后,就被带到一个像事务所一样的地方,整个屋子里面贴的都是“开拓团”成员的照片,她从中选了一个在日本的家离她家较近的男青年做了丈夫,然后就来到了中国东北。

 

 “日本的少女啊,请嫁到中国去!”

——为唤起日本女性对中国东北的向往,东宫铁男亲笔写诗,日本媒体也极尽夸张地描绘在迁入地夫妇共同参加田间劳动的场景

日本投降后“开拓民”成“弃民”

  写上面这段话的人叫松田千卫,她在《开拓残留妻子的证言》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几十万日本“开拓民”一夜之间跌落到地狱,不知何去何从的情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希亮介绍,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红军攻入东北,关东军很快瓦解,随即日本宣告投降。当时日本“开拓团”没有接到关东军的任何通知。到战争要结束的时候,日本采取的其实是“弃民政策”。

  日本投降后,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办,“开拓团”成员产生了分歧,他们分为两派,一派叫“自绝派”,另一派叫“出走派”。由于“开拓民”中大部分15岁到45岁的男人都被抽调当兵,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灰”,战败后,他们大多选择了自杀。而剩下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是逃难队伍的主体。从19458月开始,从东北各个日本“开拓点”去往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的路段不断能看到日本“开拓民”的尸体。

  据介绍,“开拓民”岩崎一家所在的“开拓团”逃难时,队伍里边混进一些关东军的散兵游勇,他们害怕“开拓团”里有小孩哭声引起苏军的注意,便要求扔掉小孩,被母亲们集体抵制后,所有的母亲和她们的孩子一起被关东军用手榴弹炸死了。岩崎一家6口,那一年死去5口人,岩崎本人被中国人救助。靠山屯“开拓团”成员羽君枝回忆,团长因不忍80岁老母继续在逃难中受苦,下跪请求同行的关东军将自己的母亲开枪打死。日本《满洲开拓史》记载,类似子女杀双亲,父母杀子女的惨剧,在“开拓团”逃难过程中频频发生。

  “1945815日,我们在广播里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但事情就发生在眼前,我们一个个都像傻子一样呆呆地望着团长,不知如何是好。一时间,恐惧和慌乱笼罩着整个‘开拓团’。”

  ——摘自《开拓残留妻子的证言》

逃亡路上“开拓民”受到中国民众帮助

  对于逃亡路线,有传闻说在今黑龙江省的移民都要先到哈尔滨,在哈尔滨集结之后,一起伺机回国。于是来自通河、依兰等地的“开拓民”都集中到了方正,但是由于当时苏联红军封锁了去哈尔滨等大城市的道路,方正便成了“开拓民”逃亡的聚集地,有一万五千多人。逃亡的人只能待在方正县。因长途跋涉,体力耗尽,加上传染病流行,“开拓团”成员纷纷倒毙,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几乎每天都有“开拓团”成员因饥饿或疾病而丧生。

  松田千卫是日本山形县天童市高木人,1932年随丈夫来到依兰县。松田千卫后来将她的经历写成了《开拓残留妻子的证言》一书在日本发表,引起很大轰动。据松田千卫回忆,19459月、10月“开拓团”每天死亡几个人,11月以前,人死了还能在野外挖坑掩埋,11月以后,天寒地冻,人死了只好扔进原“开拓团”储备冬菜的菜窖里。到了12月下旬,菜窖内的尸体已经满了,以至于后来死的人,只好堆放在菜窖边上。

  19462月,方正县政府成立,目睹日本人惨死的情景,决定为“开拓团”收尸,最后在雪地里刨出4500具尸体,整整火化了33夜。

  尽管在此之前不久,一些朴实的中国民众曾遭受日本人的欺凌,但面对“开拓民”的惨状,善良的中国民众还是伸出了援手,照顾一些患病的人,收留一些妇女、儿童。根据方正县县志办的数据,当年遗留在方正,被中国家庭收养的日本孤儿有4000多人,与中国人组建家庭的日本“残留妇女”有970多人,占日本“残留妇女”总数的四分之一。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那种情况下,中国家庭却仍然收养了数以千计的日本孤儿,千辛万苦将他们抚养成人后,又将其送回日本,这种人间大爱是感天动地的。我们这些战争孤儿一直感谢中国的养父母,没有中国的养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养父母的博大胸怀使我们感动终身,也感动了很多其他的日本人。”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