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讲述面包与理想的故事 哈尔滨瓦西里大街“俄味”正浓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1年11月30 17:21:58

  瓦西里对饥肠辘辘的妻子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列宁在1918》中经典的对白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让众多年轻人燃起追求新生活的信念,40多年过去,当屹立于哈尔滨中央大街附近的瓦西里俄罗斯风情文化街进入游人的视野,原汁原味的俄式风情勾起了几代人不灭的情怀。

  这条街集旅游、艺术品制作、歌舞表演和文化交流为一体,让游客从各个角度了解俄罗斯的风俗文化及特色。这条街从“柳芭”老俄罗斯餐厅、“彼得洛夫”酒吧画廊、“萨沙”俄罗斯工艺品商店,到“娜达莎”俄罗斯食品商店、“吉姆”酒吧、“列娜”工艺酒吧、“热尼亚”油画室、“谢尔盖”咖啡厅,让熟悉的俄罗斯姓氏成为一家家小店的金字招牌。这条街充满了面包的麦香、奶酪的乳香、咖啡豆的苦香、发酵的啤酒花的香味,让有着不同爱好的你总能嗅到属于自己的气味。

    工作人员说,小店以老板的姓氏命名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怀念。对顾客的承诺,纯正的俄罗斯风味就不掺假。对俄罗斯的怀念,忘不了家乡的味道。亲切、朴实的风格退却了金碧辉煌,留下的却是满街浓浓的俄罗斯风情。

  “我是搞艺术的,在俄罗斯生活了很多年,对俄罗斯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能把在俄罗斯的艺术体验转化企业行为,首先要有非常远大的理想,第二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撑,第三要有韧劲,能耐得住寂寞。这样,我们的理想才会实现,愿望才会实现,就像瓦西里说的那样‘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艺术家也要有牛奶喝,也要有面包吃,瓦西里大街就是一个艺术品走向商品的通道,艺术家实现理想的通道。”瓦西里俄罗斯风情街创办人赵一群这样说。

    小街一步一景,都蕴藏着设计者深厚的俄罗斯情结。拇指大小的套娃表情栩栩如生,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中间还套着3个更小的套娃,最小的如黄豆一般,五官依旧清晰,令人称奇;手绘的工艺品在小街随处可见,盘子、手风琴、砧板、花瓶都可以是作画的器具,独特性、唯一性成为这些艺术品价值的最好体现;配合小街整体的艺术文化氛围,漫画作品也都装裱精美,创意独特讽刺幽默见长的作品为小街增添了几分笑意;重头戏自然在后头,俄罗斯功勋画家的油画作品赫然映入眼帘,最抢眼的一副黑熊怒吼图慑人心魄,这里既是展示区也是商品售卖区,遇到心仪的作品只需千元到万元不等的价格就可以带它回家了;不仅如此,邮票收藏、铜版画收藏,又是一番新境界,当然这样珍贵的孤品,一定要跟大家一起分享,是无论如何不能带回家的。

  一路上风景看个够,然而听觉的体验也是畅快淋漓,刚刚走出古早钢琴奏出的优美旋律,又踏进轻快的手风琴张弛间倾泻出的节奏漩涡,翩翩起舞的冲动席卷整条小街。在这里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闲适的午后坐下来发会儿呆都是对自己最好的奖赏。不觉自问,如此大处雄浑微观细致,古朴又小资的设计蕴涵了创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街口处,两个俄罗斯“马达姆”唱起了节奏明快的《喀秋莎》,其中年纪较大的艾玛已经70岁了,年纪较小的娜嘉也进入了花甲之年,她们都是俄罗斯“人民艺术家”,来自布拉戈维申斯克的“民族合唱团”。这个合唱团一共有20人左右,年纪大都在5070岁之间。他们经常往来于北京、大连、哈尔滨、黑河之间,每一站停留数日,这次正赶上年纪最大的艾玛在瓦西里大街献唱。

  艾玛曾经是烹饪老师,退休后加入合唱团如今已有11个年头了,这是艾玛第一次来哈尔滨,这里给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多”,“哈尔滨的年轻人很多,他们看起来都很愉快,很友善。”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才让艾玛愿意放弃俄罗斯的大舞台,在哈尔滨的文化小街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这样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老歌,艾玛认真地说:“这份工作很有意思,每天能看到很多人在这走来走去。”

    对于两位歌唱艺术家来说,初到哈尔滨有新鲜的一面,自然也有不适应的一面,“我们都不爱吃豆腐。”这个中国人最常吃,最爱吃,做法也最多的食品却不能得到她们的认同,幸运的是,这样的问题完全算不上她们在这里生活的障碍,文化街最不缺的就是俄罗斯风味,在这里有专门的俄罗斯大厨为俄罗斯员工做饭,三餐都是最家常的俄罗斯口味,小街宣传册上“俄人俄景俄特色”,说得一点都没错。

    跟艾玛的“认真劲儿”不同,娜嘉看起来更开朗活泼,她说:“俄罗斯人很喜欢唱歌,我们都是从小就开始唱歌。来中国后我们很愿意交朋友,并且了解这个国家,同时展示俄罗斯的民族歌曲。”谈话间,“被接受”成为艾玛和娜嘉都谈论到的一个短语,这应该也是她们此刻心情激动的原因,两个来自遥远俄罗斯的老人渴望用艺术打动人,感染人,并得到陌生国度陌生人的认同,这种心情或者就是对音乐艺术不断追求的源动力。

    走在这条俄罗斯风情小街上,看着各种精心创作的俄罗斯艺术品,对“瓦西里”牛奶、面包的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包会有的,希望也会有的。赵一群说:“艺术家都很清贫,文化的产业化道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艺术家的生存、生活问题,文化产业要有欣赏功能、价值功能和实用功能,要把展览品变为商品、旅游用品,从而走进千家万户。这不但要能够让人接受、陶冶情操,同时还能消费,文化街就是文化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可以了解的是,在黑龙江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八大工程”中,“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产业实力”被作为重要的项目突出出来,瓦西里文化街的建立无疑为文化产业的繁荣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如此,免费参观、观看俄罗斯老电影、跟俄罗斯艺术家一起唱歌等形式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20116月正式投入运营后,这条街被俄罗斯“俄中友好协会”命名为“俄中友好街”。本着“‘出国’不出境,圆梦俄罗斯”的宗旨,文化街累计日接待游人500人次,至今共接待5万余人次,剧院演出百余场,观看演出人数超过2000人次,哈尔滨瓦西里俄罗斯风情文化街正迎来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