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黑龙江省全力推动文化发展成效显著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11017 15:06:45

  东北网1017 (记者 顾少宇 李楠)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位置。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理论武装扎实推进,舆论引导正确有力,文化文艺活跃繁荣,事业产业发展进步,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类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对外宣传作用明显,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是记者17日从在哈召开的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创新载体,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组建宣讲团进行全省巡回宣讲,搭建黑龙江理论网,举办社科普及周”3届,龙江发展讲坛”11场、龙江讲坛”226场。拍摄大型理论文献片《思想的历程》和大型文献电视片《学习》。积极推进社科研究工作,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2项,资助省级社科研究项目750项,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00%30.2%

  采取主题活动牵动、先进典型带动、群众参与推动等措施,深入开展以凝神聚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进活动,六个十佳和谐单位创建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百名道德模范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十佳公仆评选宣传活动和系列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活动。先后在全国推出了向南林、邰忠利、于维汉等重大典型20多个。

  提升引导能力,舆论环境不断优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等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构想、新思路、新要求,每年组织开展重大宣传战役10余次、重大主题报道20余次,为全省上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与中央、外省和境外新闻单位合作,充分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开展我省比较优势和美好形象宣传推介,组织开展深圳文博会、香港活动周、媒体龙江行等活动,展示了我省振兴发展的良好形象,为黑龙江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实施三优创建工程,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2008年以来,我省把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纳入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强化领导,全力推进,促进了全省城乡环境的改善、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三棚一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投资726亿元,开工率达99.7%。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治理脏乱差力度,县级以上城市裸土整治面积1120万平方米,文明工地达标率96%。全省77个市县新植树木6725万株,城市建成区新建城市绿地面积6420公顷,建成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开展城乡共建、场县共建和地企共建,许多市地组织驻区单位,尤其是文明单位与街路、小区、村屯对接共建、对口帮建、牵头联建,形成创建合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大庆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哈尔滨、牡丹江、伊春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出版、发行及电影制作发行等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党报党刊发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非时政类报刊、国有文艺院团、重点新闻网站等改革积极推进。

  目前,全省实现转企改制单位186家,核销事业编制7631个。省出版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大庆、鸡西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各级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电台、电视台等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电影管理职能划转、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市()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工作基本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大中城市中心市场和区域专业市场主导与辐射作用日益明显。成立黑龙江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黑龙江文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筹建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强行业管理,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明显增强,组建黑龙江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北京?龙江文化发展中心。文化会展规模不断扩大。第七届中国(深圳)“文博会黑龙江文化产业展、第22届哈洽会文化旅游产业展和第六届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签约211亿元。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民生得到保障。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文物)事业费投入超过3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5倍。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省博物馆新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唐渤海国遗址博物馆、五大连池火山博物等开工建设。

  目前,全省共有文化馆146个、公共图书馆107个,专业剧场27个、博物馆143座,新型乡镇文化站85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924个,村文化室2000余个。乡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省覆盖,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目标,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建设农家书屋7525个,惠及农村人口1800万。

  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哈尔滨之夏城市之光金色田野欢乐校园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之冬等品牌影响越来越大,2010年全省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0多场,参与人数1000多万。

  加快产业发展,文化实力大幅提高。我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4000万元,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文化产业机构达到6.4万个,从业人员35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30.6%36.2%;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占全省GDP2.1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1%,比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截至2010年,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5个,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省及各市()累计投入资金140多亿元,全省超千万元已建、在建项目54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5个。2011年,列入省发改委重点项目11个,关联项目5个,计划投入总金额268.3亿元。

  目前,全省共有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02万户,网络文化服务单位达197家,实现收入6亿多元;东北网络台日点击量接近2000万次,在全国54家省市级重点新闻网站排名稳居前5位。涌现出以哈尔滨松雷集团、同源文化发展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文化企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精品佳作竞相涌现。近年来,设立文艺术精品资金,出台文化精品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优化文艺创作生产投入结构,加强对文艺创作扶持引导,推出一大批具有龙江特色的文化精品。

  十一五期间,共创作生产舞台艺术剧目和大型文艺晚会115部、电影39部、电视剧29(878)、文学作品1900多部,在全国性文化艺术赛事和评比活动中有478项获奖。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茅盾文学奖,话剧《风刮卜奎》、大型歌舞《中华吟》、音乐剧《蝶》荣获文华奖梅花奖等大奖。电影《千钧一发》、《破冰》获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中国长春电影节九项大奖,电视剧《松花江上》、《夺粮剿匪记》、《马迭尔旅馆的枪声》等相继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广播剧蝉联全国广播剧大奖十九连冠。《中韩大辞典?韩中大辞典》、《精神家园丛书》、《中国古代疆域史》等优秀出版物荣获国家出版界多种奖项,《格言》杂志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被业内称为格言现象,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版精品正在形成。

  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支撑更加坚实。省委始终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目前,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人才14万余人。进入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8人,获国务院津贴254人,进入全省六个一批人才118人,省级优秀青年专家120人、青年人才6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108人,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161人。先后有50人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梅花奖、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奖项,4人入选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物。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