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哈尔滨首部文物地图完成 记录1047处文物点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1年03月09 09:30:05

  东北网39讯 农历二月二,当别人在和家人团聚时,市文物管理站管理部主任毕丛良却忙碌到深夜。望着书桌上200多页图纸,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经过14年踏查、搜集、编撰和校对,我市第一部文物地图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将出版。专家认为,此举将唤起大众对文物的自觉保护意识,为后人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提供了珍贵资料。

  记者看到,在200多页地图上密密麻麻地做了各种标记,其中不仅有索菲亚教堂和文庙等耳熟能详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遗址。所有的文物点都配上了详细的图片、简介以及坐标和保护状况。据了解,该地图共记录1047处文物点,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此外是古城址和古遗址。在地图中还有200多处遗址被标明已经消亡,目前仅保留原貌和当地采集文物标本的照片。

  毕丛良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参加工作的他就和老同事们开始为地图的编写做准备。但因资料不齐、人员和资金紧缺等原因,编撰工作不久被迫停工。直到1997年,编写组才正式成立。

  编写地图必须要进行野外调查。提及当时的情况,毕丛良记忆犹新,“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不仅相机和测量工具落后,就连住行都成问题”。毕丛良说,因为大部分遗址都在野外,野外宿营对考察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夏天被蚊虫叮咬,冬天围着篝火取暖。

  到2007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后,定位仪、红外线测量尺和笔记本电脑等高科技设备武装到每位考古人员身上,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城市及周边地区发展太快,很多地域名称发生了根本变化,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有一次,为找一处名叫“半拉城子”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毕丛良在顾乡一带转悠了半个多月。找老人问情况,拿出老城区图一点点对比,最后步行实地测量。结果发现遗址原来在工农大街北侧才几百米远。而这个位置和以往资料上记载的数据差出了三公里

  编撰一部地图为啥要这么长时间?市博物馆馆长杜赤说出了答案,收录进地图集的文物点,都是较有特色的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因此,这些文物的资料要求绝对准确,一个数字都不能出偏差,没有照片的必须补拍。同时,如果修改文物点的一个信息,就要把以前做好的相关信息再重新编排,仅这一样工作就极耗费时间。

  文物地图的出现让众多文物保护志愿者振奋,但同时也有所担忧:地图会不会间接给不法分子提供破坏文物的线索?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对此认为,出版哈尔滨文物地图,是为了让我市更多的文物点在市民中普及,从而促进当地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有些遗址在当地公布后,原本不知情的村民都会为此骄傲,并自发组成义务文物保管员队伍,对协助文物部门进行保护和看管起了重大作用。

  刘站长认为,作为哈尔滨市的第一部文物地图,该站还考虑在出版的同时配上光盘,方便携带使用。届时,它不仅为考古工作人员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也为国家制定文物保护法规和建设部门选址及规划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避免在生产建设中造成对文物的不必要破坏。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