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中东铁路“官员楼”古董楼翻新老建筑木窗变塑钢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00913 09:29:57

   东北网913日讯《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今年11日起正式实施。日前,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哈尔滨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及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在道外区一处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时,巧遇某剧组在该街区的老建筑外取景。开机前,剧组竟派人将仿木纹的“壁纸”包裹在“老房子”的塑钢窗外,在场的专家无不摇头感叹:历经百年沉淀的文化如果被“抹去”,哈尔滨的“记忆”将会变得模糊不清……

  “官员楼”修缮丢文物

  81岁的离休老干部王术平,高龄后养成了“怀旧”的习惯。他时常召集儿孙载着他回老房子———花园街上的“老省委家属院”附近“遛弯”。日前,老人和家人来到南岗区联发街64号,看到此处一栋百年老建筑正在进行“改造”,王老让孙子将“改造”的细节拍下,回家后王老在电脑前看着放大的照片不断地重复:“不对、不对,换了、换了……”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联发街64号———中东铁路“官员楼”,近期开始“美容”,但是有市民质疑屋顶的“古董楼顶”被悄然更换。6日下午,记者来到联发街64号,看到整个老建筑已经“焕然一新”,楼顶已铺设了新的“房盖”,但记者在附近没见到旧房顶的踪迹。在附近居住的市民任先生向记者说:“我们对这些老建筑都有很深的感情,他们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历经百年,它们的去向我们都很关心。”

  历史信息在修缮中消失

  据了解,《文物保护法》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日前,记者与哈尔滨市唯一具备国家二级保护建筑维修资质的施工单位哈尔滨兰格装饰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得知很多老建筑蕴含的“历史价值”,都是在违规的修缮中被破坏的。据该公司姜经理介绍,按照有关规定,老建筑修缮应该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缮方案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交由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修缮。

  姜经理表示,目前哈尔滨老建筑在修缮中破坏了建筑“历史性”的案例已有很多,很多“老哈尔滨”到老建筑现场,自己就能看出端倪。姜经理说,保护建筑的“主人”通常希望修缮后的老建筑更“结实”,经常改动的地方有“窗改门”、“拆除墙体”、“换栏杆”等,原有材质在改动中也被现代材料所取代,这都是专业维修不允许的。

  不当施工真品变“赝品”

  “修缮老建筑的原则是让它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据哈工大建筑学院教授刘松甫介绍,对具有文物价值的老建筑,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假使老建筑缺少的是一个柱头或一个花饰,后来修补的部分,就应该使用明显的区分,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刘教授讲,在此方面,索菲亚教堂在修复中对红砖破损的部分,就使用了新砖,游人一下子就能认出来,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哪些是新的、哪些是旧的。

  “修缮老建筑跟修补古画一样,不能因为旧了,就直接换掉,这样修出的建筑也就成了‘赝品’,试想‘赝品’的价值还剩多少?”刘教授表示,哈埠现存的许多欧式建筑的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如果修补就应坚持标准,让具备资质的专家进行设计、施工。然而,作为目前哈尔滨市唯一有资质的文物修缮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仅接到修缮“霁虹桥”这唯一一份“订单”。

  “修旧留旧”才更准确

  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认为,保护建筑的修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但更准确地说应是“修旧留旧”———尽可能多地保留住建筑原有的建筑材料,通过小范围的修补使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机。而用现代材料重新修建保护建筑,外观差异可能不大,本质上却破坏了历史风貌的原真性。这样的操作不但违反了《文物保护法》,更违背了《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给保护建筑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着实令人感到惋惜。

  对此,哈尔滨市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和老建筑的产权单位做好修补保护建筑“点睛之笔”的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完整、精彩的建筑精品,留住更多的哈尔滨记忆。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