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哈尔滨一些保护建筑亟待保护老建筑破损问题仍严重存在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91023 09:05:33

  东北网1023日讯近年来,哈尔滨人一面享受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遗憾的现实———老建筑频遭破坏、保护不力。随着一部更加完善的《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请省人大批准,老建筑的保护问题再次成为关心冰城历史文化遗存的市民们热议的话题。昨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南岗、道里、道外等区10余处保护建筑发现,老建筑遭破损等问题仍严重存在。

  吉林街52(原捷克领事馆、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吉林街52号,该楼共3层,外墙颜色为土黄色,在楼体正面,一个非常醒目的黑色铭牌标明:“二类保护建筑”,原为捷克领事馆,建于1905年以前,砖木结构,属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该楼的窗户已经被换成了普通塑钢窗,楼体上层保留了原有的米黄色,下层却变成了灰白色,顶层还接出了一个小凉台,与整栋楼的感觉格格不入,十分扎眼。

  红军街124(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位于红军街124号的小楼也是一座“二类保护建筑”,其外墙上的铭牌刻着:“1921年竣工,砖石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如今,这栋小楼已被一些商家瓜分得支离破碎,从红军街118号至124号分别为“亚联便民缴费厅”、“天天数码冲印”、“新新娘婚纱摄影”和“汇丰照相机”。米黄色调的小楼被涂改成多种颜色,楼体部分外墙被损毁,外墙上还加建了雨搭、广告牌、霓虹灯等。

  阿什河街63号、65(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阿什河街63号、65号都是二类保护建筑,属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于上世纪20年代。63号楼的一层窗户已被商服改为塑钢窗,而65号的院内除了多处窗户被改成塑钢窗之外,外墙原有的米黄色也有大片被涂改成灰色。

  南头道街25号至29(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

  二类保护建筑的南头道街29号小楼现在只剩下框架,底层被钉上了木板,其楼体外墙精细雕琢的繁琐花纹图案、栩栩如生的人物,依然能令人感受到其曾有的辉煌。该街25号至29号都是具有明显中华巴洛克风格的二层建筑,外墙被商家重新粉刷,颜色与二层完全不同。这两处只是靖宇街一带保护建筑“境遇”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建筑要么外墙立面材质和颜色被改变,要么内部结构做了变动。

新闻链接

  《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一类保护建筑,不改变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质、色调、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室内装饰;()二类保护建筑,不改变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质、色调、主要平面布局和部分有特色的室内装饰;()三类保护建筑,不改变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质、色调。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