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黑龙江省文化发展硕果满枝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91022 16:50:13

  东北网1022日讯 (记者曹曦) 20日晚,大型民族风情歌舞晚会《恩都力?乌拉》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徐徐落幕,“黑龙江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在夜幕下的哈尔滨画上了完美句号。12台优秀剧目、近40场次、持续一个月的精彩演出令观众赞叹不已。“这些剧目突出了‘龙江制造’特色,精典、极致、绚美,是黑龙江文化两年来发展成果的浓缩。”一位有着20多年工作经历的“老文化”这样感慨。

  播种,耕作,收获。2009年的金秋,美丽富饶的黑龙江处处充满了秋粮满仓的丰腴,而在这份被人凝望的喜悦中,更夹杂着文化硕果的丝丝甜蜜。活跃,包容,多元。近年来充满创造力、震撼力、影响力的黑龙江文化渐入佳境,一幅大发展、大繁荣的诗意画卷渐入视野。

  “龙江制造”精品迭出

  “北大荒是一片多情而无私奉献的土地,上演了太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每当想起北大荒,我们都会被打动与震撼,并从中得到一次荡涤心灵的教育……”在国庆献礼大片《北大荒》全国首映式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深情致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像《北大荒》一样,诠释了共和国长子对祖国赤胆忠诚的大型系列专题片《脊梁》也获得了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献礼剧目的殊荣。日前,大型原创歌舞《中华吟》、话剧《铁人轶事》、《风刮卜奎》、舞蹈诗剧《鹤鸣湖》,作为晋京献礼剧目在首都隆重上演,这些刻有“龙江制造”标签的文化精品犹如一股清凉的“东北风”,让观众耳目一新。北京的杨女士说,没想到黑龙江这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如此强烈,区域文化特色鲜明、独特,让观者不能不动容、不能不动心。

    近年来,“龙江制造”的各类剧目、作品纷纷赴外地演出、展览,给国内外的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哈尔滨松雷股份有限集团打造的我国首部原创音乐剧《蝶》,2007年在北京的首场演出被称作是“完美的起飞”,古典凄美爱情的梦幻演绎,让更多的人开始向往浪漫、风情的哈尔滨。2009年初,大型民俗动画片《龙娃》、全国首部冰雪题材三维动画片《雪娃》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黑土神话传说、神奇的冰雪世界,在孩子们稚嫩的心底留下了美丽印记。《探索地球村》等六部原创动画片先后在央视亮相,展示了黑龙江动漫、游戏产业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发展势头。《龙抬头》、《文化站长》等电视连续剧的轮番上演,体现了黑龙江文化“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繁荣与气势。乐趣、兴趣、情趣,更多的观众开始对“龙江制造”刮目相看,情有独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省内外,到国内外,“龙江制造”的品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耀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受和领略黑龙江独特的文化魅力。电影《腊月雪》作为唯一一部国产观摩影片,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期间为代表放映,并被推选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0部最新国产影片。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成为龙江人的又一个骄傲。电影《千钧一发》、《破冰》荣获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中国长春电影节九项大奖。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II》、《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2007年,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黑龙江省首次获得五大奖项、六个门类的全部大奖,来了个“满堂红”。2009年,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评奖额度减少了近一半的情况下,黑龙江省选送的《孟二冬》、《腊月雪》、《文化站长》、《咱们工人有力量》、《风刮卜奎》、《红旗颂》六件作品赫然列入榜单……这些列举不尽的成就,是惊喜,是突破,更是精心播种、努力耕作后沉甸甸的收获。

酒香也要出深巷。近年来,“龙江制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走出去”,取得了名噪中外的成效。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使冰雪文化产业成为享誉世界的“黑龙江的名片,中华的品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国?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之冬、中国国际青少年动漫周、中国黑龙江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等,这些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引起了世界对黑龙江的关注。在全国六大城市巡演受到普遍赞誉的音乐剧《蝶》,第一次走出国门就获得了韩国大邱第二届国际音乐节特别奖。黑龙江省冰上杂技团创造了“冰上耍特技”的世界奇迹,在俄罗斯、美国等20多个国家演出,与法国签订了240场演出合同,成为我国杂技界的新品牌、新亮点。2008年龙港文化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全省文化企事业单位首次赴香港招商签约25.6亿元,第20届“哈洽会”上,与外商实现签约1.82亿元。2008年全省港澳台、外商投资单位比上年增长了9.7%……文化舞台上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黑龙江带给人们的都是满眼新的神奇与惊喜,光芒绽放的美丽得到了国内外战略合作者的青睐。

  一桩桩,一件件,囊括不尽繁花似锦的所有。如今,以渤海文化、闯关东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产品,以达斡尔族舞蹈、少数民族鱼皮工艺为代表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品,以黑龙江版画、龙江剧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艺术产品,以及广播影视、期刊图书、动漫游戏、文化节会等各种文化品牌已经初步形成,处处彰显着黑龙江文化源远流长、独特丰厚的内涵与魅力,人们对“龙江制造”的喜爱渐深渐广,不经意间形成了一种精神期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指出,要不断推出“龙江制造”,发展壮大“龙江流派”,要让黑龙江的文化产品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近年来,黑龙江文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就是要搞出彩儿,让老百姓从心窝里乐出声来。”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说得质朴而精辟。电视连续剧《文化站长》反映的不仅是当代农民对文化生活的一种渴求,更是现在农村火热文化的真实写照,是一部“让咱们老百姓都高兴”的作品。正如黑河的一位网友在博文里写道的那样:“听歌跳舞,时不常地看看剧;读书上网,心血来潮演演戏。变着花样地赶潮流,俺们这嘎达这样活,老少过得滋润着呢……”

  黑龙江省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非常舍得,从来“不差钱”。20082月,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一批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向公众开放,我们听到的不仅是赞誉的掌声,更有普通民众走进文化、触摸文化的开心笑声。两年来,黑龙江省累计投入44.8亿元,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重大惠民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底,黑龙江省已经拥有公共图书馆98个,各类博物馆10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4个;有20个全国文化先进县,42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84个县级以上艺术表演团体;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级中心和服务站253个;农家书屋1380个,乡镇、村图书馆()2230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覆盖率达75%,出版图书1万多种……不胜枚举的数字,无法囊括黑龙江省近年来文化基础建设的厚实家底儿,但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变紧、加快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打造欢乐庄稼院,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可不是贴出来的标语、喊出来的口号。两年来,黑龙江扶持“百乡千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工程的实施,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社区,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送演出、送展览、送图书,细致、贴心的文化服务真正走进了基层,走进了生活,老百姓从心坎儿里感到暖洋洋、乐融融的。目前,“乡有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的这一目标已经触手可及,全省各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2010年前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省图书馆和部分地市图书馆实现免费服务……趣味高雅的文化活动犹如一道道精美的菜品,让百姓的精神餐桌变得日益丰盛。

  是使命,是职责。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今,“金色田野”、“欢乐校园”、“城市之光”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百花齐放、有声有色,向着经常化、自觉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省各地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浓郁、极具影响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村民、学生、市民积极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城市圈为中心,展现龙江文化精华的文化风情区域,以齐齐哈尔、大庆为重点的工业、石油文化带,以鸡西、牡丹江、佳木斯等为重点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拓垦文化带,以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等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旅游带,以绥化为重点的寒地黑土文化带等特色文化区域……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公益性、普及性、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在黑土地的角角落落不断上演、传播、放大;不论是妇孺,还是老叟,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沐浴在精神享受的阳光里,体验着文化生活带来的心灵愉悦。

  体制改革“势如破竹”

    文化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个最诱人的结果就是文化所创造出的“真金白银”。按照把旅游业的收入计入文化产业经营收入的口径统计,2008年黑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纯经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增加值3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5%,占GDP4.2%。尽管这份惊喜还显得有些薄弱,但势如破竹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却值得格外关注,并且要加倍地珍惜、呵护。

  政策引路,改革先行。20037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始推进。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2006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哈尔滨、大庆、鸡西3个试点城市和省图书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10家试点单位,从2009年初开始,全面启动了面上改革工作。目前,全省已经有119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国有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企业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敢为天下先。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在全国传媒领域的改革先声夺人,塑造了新型传媒市场主体。自改革以来,连续创造了组建产业化集团,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区域内跨媒体重组三个全国第一,成为我国首家国有独资的传媒企业。2008年底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集团公司产业经营收入由改革前的3000万元增加到1.84亿元,职工收入由750元增加到2550元,纳税连续四年过千万元,在业界享有“牡丹江现象”的传奇之称。

  继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在文化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后,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以黑龙江出版集团为代表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推进迅速,不做“夹生饭”,全面彻底,避免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走弯路”、“烙烧饼”问题。2008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比上一年增长20%,接近18亿元;利润总额增长26%,突破5100万元;净利润增长45%,成为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个典范。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检查黑龙江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时,对黑龙江出版集团的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以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新闻单位积极推进改制,“两分开、两加强”改革扎实有效;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东北网络台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文艺院团、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多路突围、进展顺畅……体制理顺了,职能转变了,机制灵活了,人才积极了,处处呈现出新一轮的发展热力、活力。  

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总体鸟瞰效果图。

  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黑龙江省新闻出版、文化和广播影视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产业持续发展,2008年末,新闻出版业总资产65.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为59.07亿元和3.91亿元;广电资产总额达40.8亿元,主营收入实现25.5亿元;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实现增加值26.2亿元,进入加速发展期。以动漫、网络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兴起,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成立两年多来,年生产动画片能力超过1万分钟,2008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格言》杂志创刊五年,月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成为全国知名的强势期刊。计划投资25亿元的哈尔滨(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建成后将达到19万平方米的规模。以冰雪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势头上扬,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为龙头的涵盖冰雕、雪雕、冰雪画、冰上杂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省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中,民营项目占43.1%,黑龙江同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小笨熊”等少儿图书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08年销售码洋达2.98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之首。哈尔滨松雷股份有限(集团)公司打造的《蝶》开创了中国音乐剧发展史的先河,百场演出实现票房收入2000多万元,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扶上马送一程。黑龙江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转企改制,甩向市场后就不再顾及,而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场主体的培育、文化科技的创新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精心梳理、攻关克难,真正做到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按照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黑龙江本着“以区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这一基本思路,更积极、更主动地把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以《黑龙江省推进文化兴省战略行动规划》为指针,不断提升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使文化成为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甜蜜事业。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