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黑龙江友谊探秘“挹娄王城”三江平原孕育挹娄文明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91022 13:58:07

  东北网1022日讯 (记者赵海) 富饶的三江平原孕育着从古至今多个时代的灿烂文明,在黑龙江省友谊县境内考古发掘的挹娄文明,表明挹娄人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谱写了这一疆域的第一部拓荒史。

  据了解,七星河流域是汉魏时期古代遗址群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迄今为止已发现426处,其中友谊县境内128处。最具代表性的是巴如古苏霍通(满语为对面城之意),即友谊县凤林城址和宝清县炮台山城址。这是三江平原上所发现的汉魏时期遗址规模最大的城池。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出土文物标本检测,遗址距今1735±89年。文物专家张忠培认为,以巴如古苏霍通为代表的七星河流域汉魏时期遗址已具国家雏形。

  北京天文馆天文考古专家伊世同认为,炮台山城址为七星祭坛,凤林城址为王城,符合了古代“南祭祀、北主政”的建政礼制。黑龙江省文物专家干志耿、殷德明将凤林城址认定为“挹娄王城”,为“亘古荒原第一都”。

  自1984年发现古遗址以来,经过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多次对凤林城址的考古发掘,其所采集的检测标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利用C14检测,凤林城址出现在公元215年左右,从而纠正了北大荒自古荒凉无人烟的传说,填补了黑龙江汉魏时期历史的空白,改写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文明史。

  19949月至10月,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博处对凤林城址七城区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发掘出房址二座及一处灰坑,出土了陶、铁、铜、骨、玉等各种文物近200件,其中穿孔玉蝉造形精美、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是古代玉器中的精品。

  19982000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三次对凤林城址七城区进行考古发掘。揭露出半地穴式居住址30余座,灰坑40余处,是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考古发掘中的首次发现。从而显露了凤林城址在龙江大地上汉魏时期遗址中的霸主王城地位。此次考古,共发掘出土各种文物约1500件。据此,黑龙江省文物局专家对此城评价——三江平原的“挹娄王城”,“亘古荒原第一都”。

  根据考古发现,满族祖先——挹娄人,早在公元215年—405年,就生息繁衍在三江平原。挹娄时期有渔猎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山林中的野兽和江河湖泊中的鱼类,是食物的主要来源。狩猎工具以弓箭为主,猎取的对象有狍、鹿、貂等。考古发现,兽骨皆带有烧痕。

  历史上有名的“挹娄貂”,是向中原王朝纳贡和与中原居民或邻近民族交换的名贵产品。渔网和鱼钩作为挹娄人的主要捕鱼工具,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网捕、钩鱼等捕捞方法。分布在这一区域南部平原和半山地区的部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有五谷和麻,出土的随葬谷物包括粟、豆、荏、西天谷、黍、稷等,这些考古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北方古代历史文化将提供详实的佐证。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