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为德国总统吹洞箫哈尔滨艺术家向世界传播中国雅乐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90805 09:55:03

   东北网85日讯于奇石,1959年出身音乐世家,22岁德国留学7年,1990年成为柏林艺术大学教授,独创“钢琴母语教学法”获得国际专利,2007年至今任德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

  “为了追求音乐的至高境界,我可以放弃许多自由的时间,并总是提醒自己要拿好成绩报效祖国。”采访中,于奇石先生坚定地说。

  国外留学回国“圆梦”

  8月,对于奇石先生来说是一个回乡授艺的时候,对冰城的农民工及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圆梦的起点。于奇石代表德国华人艺术家协会回国开展“圆梦行动”,要把渊博精深的钢琴知识无私地教授给家乡的孩子。

  据了解,出生于1959年的于奇石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5岁开始跟母亲学钢琴,7岁随父亲学单簧管,12岁学样板戏。他曾在哈尔滨歌剧院工作过,22岁时为了追求的音乐梦想,只身去德国留学深造。在德国弗赖堡国家音乐学院读大学本科,他学习单簧管,读本科期间多次拿到学校奖学金,后又攻读了4年大师学位。自1988年以来,他先后在日内瓦、纽约、巴黎等地演出,屡获国际大奖,曾受聘为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乐团单簧管演奏员。1990年起担任柏林艺术大学单簧管教授至今,2007年成为德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

  向世界传播中国雅乐

  留学期间,于奇石先生结识了德国大作曲家卡尔·奥尔夫,他的能力和理念得到了大师肯定。1984年,奥尔夫让他围绕利用音乐提高孩子大脑智力这一中心思想做了项目,并给予专项研究资金。经过半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他发现这样有助于孩子对音乐的领悟达到另外一种境界。

  据他介绍,自己的注意力转向雅乐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偶然的细节。奇石先生的一位朋友,4年前在柏林组织了一场中国音乐会,当时缺少一名洞箫演奏员,临时把他找去帮忙,结果取得了出奇的效果,于奇石也从此对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洞箫产生了莫大兴趣。之后,他把中国唐朝宋代的古典音乐用西洋乐器演奏方式在德国推广,使中国的雅乐进一步流传,弘扬民族文化。

  今年4月,于奇石被邀请参加每年一次的柏林全德国艺术大学汇演上进行洞箫独奏,他先朗诵诗,而后吹奏,当时德国总统和我国大使前来看演出。“中国唐朝和宋朝的音乐我是第一次听,养生之道也是第一次领会。”汇演后德国总统高兴地说。

  雅乐的乐音在当代中国几乎无从寻觅,而在异国土地上得到传诵,得到爱乐者的认同和欣赏,于奇石在德国推广雅乐的另一途径,竟是将这一昔日宫廷之上的大雅之声用于病人的康复治疗。据说德国已经有一些医院和康复疗养中心,把中国雅乐作为治疗手段使用,病人在听了这清新恬静的美妙之声后,心境澄明,俗虑顿消。据他讲,德国总统夫人听了他演奏的雅乐后头痛病渐渐康复。

  于奇石的德语地道得很,当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获金熊奖时,就是他做的现场同声传译。他现在拥有了一大批德国“粉丝”,很多都是社会上流阶层,不少政客也邀请他吹上两曲。

  获国际专利回报祖国

  3年前,他决定每年利用8月份回国的机会把自己所学的钢琴本领传授给家乡对钢琴充满兴趣的孩子们,为此他开始了自己的“圆梦行动”。他根据中国孩子学习特点、基础差等的问题,自己摸索着创立出一套学习钢琴的独特方法——“钢琴母语教学法”,获得了国际专利,他也因此获得“国际奥尔夫钢琴教育心理学家”的称号。据介绍,他的“母语教学法”科学地分成3步,对儿童初学钢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利用兴趣,二是利用心理教育学。

  于奇石说:“音乐是一种语言,琴声能沟通人的心灵,我要让那些渴望音乐的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