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举行作家应有坚持的场域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90706 19:31:20

  东北网76日讯 (记者孙晓锐) 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近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0余位专家学者在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还对当下文学创作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研讨会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学研究中心主办。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吴义勤提出,对于作家来说,保持属于自己的审美场域并作纵向拓展,比跟从文学潮流、做创新尝试更为难能可贵。武汉大学教授於可训也认为,文学创作需要作家将个人特点发挥到极致,以创新来笼统地要求所有作家是不合理的。迟子建的小说从一开始就拥有恒定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并未随着时间迁徙和各种“文学流派”的起落而有所动摇,而阿成也在常年的创作中一贯以浓郁人文关怀为创作主导,作品充满宽容、博爱,此类作家的创作成果需要更多的研读与思考。

  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则指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潮流中,作家们往往用现代文明去对乡土、原始图景进行关照、反思,在写作过程中带有对落后意识的批判性,视角并非平视。而在迟子建包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在内的小说中,真实、平等、同情的写作视角相对突出,作品深入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活深处,为当代文学留下弥足珍贵的一笔。

  在论及当下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时,黑龙江大学教授张景程表示,新理论、新视角层出不穷,一些年轻作家不断跟风,但这些理论在学界本身能坚守的并不多,其中发生转换和价值回归的也不在少数。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上,不能笼统地创新,也不能笼统地伐旧。衡量作家创作的根基并不在于流派和理论,应该在于作家在写作中是否有沉甸甸的自我、是否面对本体生成的意识,而不是一味建构新兴事物。阿成与迟子建在创作中坦然面对自身生长的土地与环境,以真情实意书写苦难的崇高,在当下浮躁的写作环境中具有典范意义。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