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古籍保护面临窘迫局面专业人才匮乏成瓶颈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90401 15:23:58

  东北网41日讯“省图书馆现在仅有2名古籍修复专业人员,如果按照两人一天修复一本古籍的工作量计算,也要71年才能做完。”

  这是省图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个形象比喻,道出了我省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窘迫局面。据称全省古籍拥有量在200万左右,而全省26家古籍收藏单位现有古籍专业人员30余人,平均每个古籍收藏单位专业人员不足2人,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更是屈指可数。从去年3月开始的普查工作,要求今年7月底前完成现有一、二级古籍的普查、定级工作——加紧古籍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是任重道远,而且是迫在眉睫了。

  古籍保护人才匮乏

  据《黑龙江省古籍收藏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统计,我省的26家古籍收藏单位现有古籍专业人员30余人,平均每个古籍收藏单位专业人员不足2人,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更是屈指可数。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全省重点文化工程推进工作会议上,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董绍杰介绍,由于长期以来,古籍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古籍工作成为图书馆中枯燥无味、默默无闻的岗位,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古籍工作。种种原因导致古籍工作专业人员少、素质低,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有些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古籍收藏大馆,随着老同志退休和专业人员调离,有经验的业务骨干在逐步减少,而新补充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培训,没有经验,专业队伍素质大幅滑坡。很多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由不懂古籍的人员兼职管理,甚至无人管理。

  董绍杰说,目前全省有近百万古籍亟待整理、鉴定、普查、修复等一系列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从总体上说我省的古籍专业人员队伍人员少,骨干力量薄弱,缺少拔尖人才,古籍鉴定和修复人才短缺尤为严重,远远达不到古籍保护工作的要求,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发展的瓶颈。

  培训只解一时之需

  针对古籍研究、鉴定、修复人员的严重不足,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成为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2008年度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安排,省古籍保护中心根据各馆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了省图书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古籍工作人员6批次15人次,先后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鉴定、古籍普查、古籍修复等各类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走访相关图书馆,与其他馆的学员之间广泛沟通交流。同时,省古籍保护中心还通过举办展览和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普及古籍基本知识,去年5月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了“光明来自东方—中国造纸和印刷术”的展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龙江讲坛还请来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有关专家和教授举办专题讲座,等等。

  但种种“应急”措施也只解一时之需。省古籍修复中心副主任许静华告诉记者,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学问很深,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如版本的鉴定就非常难,不同时期、不同的印刷方式,还有纸张、用笔、墨迹、字体等等,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她说,我省真正称得上古籍专家的也就十几位,版本鉴定力不从心,只能拿出初步结论,也为古籍的修复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古籍专业工作人员必须有长期专业学习和实践的经验,人才更需长期培养。许静华介绍,近年有古籍保护单位逐渐吸纳了一些古文献专业的毕业生,但古籍工作者光有理论知识也不行,必须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就像医生必须“临床经验丰富”一样。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古籍保护单位最怕的是“人才流动”,一流动就白培养了那么多年。

  而业内人士也透露,目前古籍保护人员工资待遇普遍不高;除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部分高校图书馆外,还有很多县级馆及高校馆尚未成立专门古籍保护工作机构,无专职古籍保护人员;与实际工作需要相比,经费投入不足仍是普遍现象,古籍保护经费短缺尤为突出;一些地方古籍保护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问题甚至一直未得到解决……要想吸引或留住人才,实在难而又难。

  我省古籍珍品奇葩独树

  古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的血脉,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而古籍善本流传至今已千不足一,弥足珍贵。各图书馆所藏的珍贵古籍往往价值连城,成为镇馆之宝。现在人们常说“一页宋版五两黄金”,可见珍贵古籍的价值所在。董绍杰介绍,2000年上海图书馆花费450万美元从美国购回翁氏藏书80542册,目前已增值至4500万美元,不足十年价值已增长了十倍。与省图书馆被收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相同版本的《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一书,在2008年嘉德公司拍卖会上成交价达69.4万元。这类珍贵古籍如混入到普通古籍里,工作人员不加以保护,极易造成流失和损毁,所以对这些珍贵古籍一定要普查清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重点保护。

  据介绍,200831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图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该馆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唐写本)、《韵府群玉》(元刻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明刻本)3种古籍入选首批名录中。董绍杰说,我省属古籍小省,能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一二级古籍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我省的古籍收藏独具特色,其中写本中不乏唐人写经、刻本中有宋元佳椠、抄本中有海内遗珍、稿本中有名人手迹等等,奇珍秘籍不胜枚举,流人等乡贤文献更是奇葩独树。更有大量流散在社会上的古籍,有待广泛普查。

  目前正在进行的古籍普查是实施“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摸家底”的工作,以厘清现今古籍的存量,掌握现今古籍的存藏环境状况,了解古籍的破损程度、致损成因、破损数量,据以制定修复计划,以便有目标地进行人才培养,建立古籍保护实验室,评定现存古籍的级别等次等。这些工作十分繁复,急需更多的专业人才。

  据悉,省古籍保护中心去年3月启动了《黑龙江省古籍普查工作方案》以来,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于同年11月开始了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而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我省古籍普查方案的安排,要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现有一二级古籍的普查、定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省文化厅目前开始编纂《黑龙江省珍贵古籍要览》,将全面展示我省的珍贵古籍和特色古籍。这也是我省古籍普查工作上的创新,属国内首创。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