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品百年文化道外老街原滋原味小吃有滋有味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   2008-08-04 10:03:12

   东北网84日讯告别犹太新会堂、道里文化宫这两个沿江一日游景点,我们沿着沿江路进入道外区。以靖宇大街为坐标,这里同样经历了百年的沧桑。这里既有闻名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更保留了目前哈尔滨已为数不多的老街巷,而那些老商铺、名小吃,更让这里洋溢着别样的老城风土滋味。可以说,这里保留着哈尔滨的“原生态”。而这一切,正在离我们远去。

  代表景点

  中华巴洛克建筑

  地位:一段沧桑的历史,一段凝固的文化。

  感言:这是我们的新世界。

  哈尔滨关道

  地位:是哈尔滨历史上的第一个“衙门”,也是清王朝设立的最后一个“衙门”。

  感言:要是有些玩的项目就好了,比如来个升堂审案。

  中华巴洛克里寻老铺

  老建筑不但是一段沧桑的历史,更是一段凝固的文化。在飞速前进的历史车轮下,这些老建筑正在离我们远去。前几年开始,保留老胡同、修复老大院、恢复老街名、光复中华巴洛克建筑等成为哈尔滨城市建设重要任务之一。

  本次“旅游团”在道外的第一站,就从正在复建的道外区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开始的。在已经接近完成土建工程的街区内,施工人员在忙着铺地面的理石板,两名木工在继续楼梯的建造,地面上所有的井盖被打开,部件已经进行了全新更换……8岁的《生活报》小记者王思远手拿相机不停地记录着这个“新世界”,其他大人团员手中的相机也忙个不停。

  此次改造的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街区范围内共有大院25个,复建后,这25个大院将重见昔日老道外的民俗风貌:外面的巴洛克式风格、背后中式的四合院、园内两层或三层楼房围成、木制的室外楼梯……传统小吃、梨园戏台、澡堂剃头铺等旧胶片里的老景儿,也将登堂入院。

  据史料记载,在老街区复建前,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有很多老字号,而在复建之后,这些老字号能否再回老街区,值得我们期待。老道外人伞国新说。

  中式“小洋楼”故事多

  老道外是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一部分。称其“老”,是因为现在的道外区是过去的道外区与太平区合并形成的一个新的道外区。但最有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的,还是原来的那个“老道外”。

  哈市社科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晶说,据史料记载,哈尔滨开埠之初只有南岗、道里、道外三个城区,而前两个区基本是外国人的居住地,只有道外区聚集的都是中国老百姓,闯关东的、做买卖的外地人都到这里“安营扎寨”。那时景阳街甚至还被叫作“国界街”,道外这一侧的居民是不能随便进入道里或南岗的。

  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盖楼时中国工匠纷纷效仿道里、南岗的洋房,采用中国的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于是就有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这些“小洋楼”商居两用、前店后厂,成为哈尔滨的建筑经典。

  走出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复建街区,保持原有风貌的老鼎丰、世一堂、亨得利等老字号让大家兴奋不已。王晶表示,这些建筑可以成为很多人游览参观的选择。

  老街老巷品尝美食

  虽然2日天高气爽,但临近中午,大家也都流下了汗水。于是老鼎丰的冰点就成了大家的首选,吃过了冰糕,本报太太帮成员王敏和李静波说:“只知道老鼎丰的月饼出名,现在才知道这里的冰糕也和马迭尔冰糕不相上下,还有那么多的糕点也都不错。”

  吃过冰点,大家开始琢磨午饭在哪里吃。王敏和李静波一直后悔没有将哈尔滨美食地图带来,不能按图索骥。不过“老道外”伞国新如数家珍般的介绍,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说起小吃,龙江剧院副院长吴翔很是感慨,他的老家在北京,老父亲过世前就经常到道外找“好吃的”。去年老父亲过世后,吴翔在老家北京给老人选了墓地,但是在送老人走的时候,他背着老人的骨灰特意到道外走了一圈,这也是让老人和老道外告别。

  伞国新说,道外区是哈尔滨开埠之区,这里最早的居民多来自山东和河北等地,他们也将中原的饮食文化带到了哈尔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道外逐渐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小吃店和食品。道外风味名小吃和特色食品多达两三百种,不仅数量居全市之首,风味特色也别具一格,如果我是外地人,到哈尔滨除了红肠之外,肯定还要找哪儿有特色小吃。

  道外胡同看“原生态”

  老道外的小胡同小街巷是哈尔滨历史的浓缩。据历史记载,解放前道外区共有大小街巷116条,最早的延爽街和平原巷,可以追溯到1870年……随着保护开发的深入进行,坐上黄包车在胡同里游玩也不是啥难事儿了。

  从老鼎丰出来,正对着的北三道街成了大家最有兴趣的地方,于是一行人向小胡同进发。前行不远处,右侧十分陈旧的建筑上挂着四个大字:松光影院。在这个老电影院旁的胡同内,竟然聚集了数家十分有名的小吃:烧烤、大骨棒……“对面的鱼市胡同咋这么耳熟?”“这里曾是有名的鱼市,一百年前就是这么热闹。”记者此时做起了导游。

  龙江剧院副院长吴翔说,北三道街、升平街和北四道街,在历史上则是被称作北市场的地方,老道外街市曾经的繁华令人惊叹。拉洋片的、变戏法的、打把势的、耍猴的、演杂技的、演皮影戏的、说相声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拉京胡的、唱京戏的……无一不有。但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如果外地人来游览肯定想了解这些历史典故。

  逛逛最后的“衙门”

  哈尔滨关道是哈尔滨历史上的第一个“衙门”,也是清王朝设立的最后一个“衙门”。复建后的道台府成了体验之旅的最后一站。一些老年人与我们一同进入了关道,“成人票价30元,我们老人持老年证就能进,也来看看旧官衙是啥样的。”

  进入公堂,没有了道台大人的交椅上空着,但公案上放着文房四宝、令签筒、惊堂木等升堂用品,案上还放有一个木架,上置官印及委任状,两侧则排列着衙役使用的水火棍。公案上的令签筒内放着红、黑两色令签。“为什么令签分两种颜色呢?”有人提出了问题,黑龙江海派旅游公司总经理崔丹萍解释道,令签是道台大人用来宣布判决、发号施令的,黑色令签用于较轻刑罚,如打板子;而红色令签只有在判处重刑时才用。

  逛过了衙门逛内宅,逛完了内宅逛书房,发现当年的首任道台杜学瀛大人还是挺有品味的,要不咋能在“地市”级关道里享受“副省”级待遇呢。不过,这种文化底蕴的挖掘似乎还很不够,要是床上放套被褥、书房里放一张未写完的书稿、神衙里飘起些香火,效果也许会更好。黑龙江大学学生沈冰告诉记者:“里面要是有些玩的项目就好了,比如说让我当道台,来个升堂审案,那应该是挺好玩的事情。”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