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鄂伦春民间文化传承人莫宝凤

http://heihe.northeast.cn   2008-04-23 14:22:35

  20076月,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新鄂村鄂伦春族人莫宝凤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81月,国家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批准莫宝凤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10月份,在黑河市举办的黑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摩苏昆”第一期说唱培训班上,莫宝凤以她那娴熟的讲唱技巧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赢得了学员们的高度赞扬……

  河有源,树有根,莫宝凤之所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除了她自身的天赋外,更源于她的能歌善舞的民族——鄂伦春族,源于她的生活环境、氛围和她的成长过程。

  莫宝凤,女,19361215日出生,最初随父母在尖多因现今沾河流域的深山老林里过着游猎生活。五岁时,父亲病逝,六岁时,母亲改嫁,当时寡妇改嫁是不准许带自己的孩子的,她同她的哥哥被迫留了下来,由伯父伯母抚养。父亲去了,母亲走了,可是父母在她耳边唱的歌、讲唱的故事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特别是亲友们为父亲送葬时那悲怆凄婉的丧歌成为她一生永久的记忆。

  她爱唱爱跳爱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也非常淘气,伯母给她起了个小名:“该娜汗”,这名听起来不错,意思却是“疯丫头”。她生性聪颖好学,记忆很强,从小就深受本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那时候家里经常来客人,有的还带着野兽肉和酒,大家一起吃喝说笑唱跳,一般很晚才散去,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她闪动着一双大眼睛,仔细听,用心记,直到困得不行了才睡觉。她经常不在家,哪儿有歌声往哪儿跑,哪儿有热闹往哪儿钻。她经常听民间艺人说唱,参加各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即使是听见有歌手在河边、在草滩、在岭上、在山下放声高歌,她也要循声而去,听个仔细,学个明白。尤其是萨满跳神和祭祀活动,不管是在谁家进行,还是在野外举行,她是回回先到,场场不落,暗中学唱偷着跳,精心模仿记得牢,十来岁的时候就能把萨满祭词神曲说唱、表演下来。正如她自己说:“那时候,整个乌力得恩部落的猎民差不多都会唱会跳,爱讲唱故事,我天天去听,有时候连饭都不吃。不用多,听一两遍就学会了……”那些神奇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曲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都深深地吸引着她,使她倾心入迷,如痴如醉。她9岁时,伯母为她选定了亲事,并举行了订婚仪式。为自己定终身﹖她似懂非懂;可是吃啊,喝呀,唱啊,跳哇,挺热闹,倒着实让她快活了好一阵子,又学会了一些口传之作。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伯父伯母带着她兄妹一同骑马迁居到了陶温尔一带的拉沁口子现汤旺河附近,在那里她结识了比她大一旬的民间说唱家李水花,俩人趣味相同,非常要好。虽然当时正值战乱时期,猎民的生活比较艰难,但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仍然十分活跃,他们的歌舞艺术,他们的口头文学,有痛苦,有欢乐;有哀怨,有希望……他们说唱的莫日根故事,表达了猎民对邪恶的憎恨,对英雄的赞美,对安定生活的希冀。这一切,使莫宝凤汲取了更多的民间文化。由于日伪统治者对鄂伦春人采取民族隔离政策,把沾河流域的毕拉尔千猎民们集中在雾都连山林里进行强化,她随同家人来到这里。从各个乌力得恩部落迁来的猎户,住在河东、河西两岸的撮罗子和土窑子里。河东与河西的猎民经常赛歌;有时候围着篝火,以说说唱唱来打发受管制的日子。而莫宝凤却如鱼得水,几乎天天扎在有说有唱的地方,人们也都喜欢她。

  战争,瘟疫,导致许多部落家族人丁锐减,莫宝凤家也未能幸免,只剩下老弱病残。她家与几户猎家返回到拉沁河一带居住不久,见仍然难以维持生活,不得不投奔亲友,经过艰难迁徙,来到乌涤尔河的三湾子。无论境遇如何,“有猎人的地方就有歌”,在新的地方,她又学到了许多民间文学艺术,她以略带童音的动听的歌喉,妙语连珠的词语,特色浓郁而优美的曲调,在年轻的民歌手中逐渐崭露头角。

  解放初,鄂伦春族猎民陆续下山定居,莫宝凤终于与离别十年的母亲相聚了。经当地政府动员鄂伦春族青年男女上学,她与其他几个鄂伦春族青年一起到逊河学校读书。她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文体各项活动。读到三年级,未婚夫要求结婚,她才不舍地走出校门,做了家庭妇女。虽然家务负担较重,但她仍然坚持参加业余文艺演出。

  在“文革”期间,鄂伦春族民间文化被荡涤,她的已下放当猎民的丈夫被列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身患重病。接着,她因为为老队长辩护说真话而被扣上“保皇狗”的帽子。这一切,对于开朗而倔强的她来说,如同霜打的叶子,压力太大了。从此,在村庄,在田野,在业余演出队,或者是采风对象中,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再也听不见她的歌声和笑声了。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春风和煦,枯树发芽。80年代的她,又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她的歌声淳朴、浑厚、圆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她的语言语汇丰富、风趣幽默,组词形象精练、韵律适宜、和谐优美,“现编现唱都是一套一套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她说唱叙述的长短篇包括片断鄂伦春民间“摩苏昆”说唱故事、“坚珠恩”叙事歌有《英雄格帕欠》、《鹿的传说》、《双飞鸟的传说》、《诺努兰》、《阿尔坦滚滚蝶》、《雅林觉罕与额勒黑汗》、《婕兰和库善》、《罂粟花的来历》等,收入《黑龙江民间文学》1718集,其中一部分收入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英雄格帕欠》一书中。她演唱的民歌《歌手》、《赛场上的召唤》、《会亲家》、《苦歌》等几十首,部分收入《鄂伦春传统民歌》,部分在一些刊物发表。她先后接待了中外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研究生等上百人,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鄂伦春族历史、语言、宗教、文学艺术、风俗及生产生活等口碑资料,还多次亲自表演萨满舞,深得鄂伦春人和来访者的尊敬和爱戴。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