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八十年前法文图册泄露“东方小巴黎”名称由来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   2008-04-20 06:47:28

  东北网420日讯一本上世纪二十年代法国出版的建筑图册近日在哈尔滨市发现。图册中的不少建筑照片与本市老房子十分相像。这些法国建筑和哈埠老房子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对哈埠建筑产生过什么影响?

  这是一本用硬纸板做封面的图册,单从封面的颜色上就能看出它曾经历过漫长的岁月。打开封面,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份出版说明,和十六栋房屋的图片以及这些房屋的设计图纸。在整本图册上除了几枚刻有“满铁调查局交通调查室资料昭和20”、“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中长铁路哈尔滨事物所”的印章之外,找不到一个汉字。

  我们只能从图册的出版说明中认出几个简单的法文单词———“巴黎”、“赛纳河”、“经济”、“工人”。但是让人感到亲切的是,在图册中出现的房屋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好像都曾经出现在哈尔滨的某个角落。这些图片和我们这座城市有过怎样的关系?图片中的房屋是否在哈尔滨市存在?是什么人将它带到这座城市里来?这一切都像谜一样困扰着画册现在的主人张伟兵。

  哈埠画家淘到上世纪初法文图册

  十六幅欧式别墅的照片似曾相识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张伟兵酷爱美术,对哈尔滨市的老建筑有着浓厚兴趣。

  2001年,张伟兵在一个收藏古董的朋友那里得到一本外文图册。图册上有十六幅欧式别墅的照片。他一下子被这些照片中的建筑吸引住了。

  后来,另一个朋友翻看图册时,注意到图册上盖有“满铁调查局交通调查室资料昭和20”、“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中长铁路哈尔滨事物所”字样的几枚印章。朋友告诉张伟兵,从这几枚印章上可以看出,这本图册一直都由当时的官方所保管。也就是说,当时的官方将这本图册中的建筑当成参考资料所收藏。

  朋友的话让张伟兵想起:图册中的建筑的确和哈尔滨市的一些老房子很相像。还有,在黑龙江省铁路沿线的一些小火车站上也能找到图册中建筑的影子。这个发现,让他意识到这本图册很可能是探索哈尔滨建筑发展的重要资料。

  巴黎教授总结城市发展共性矛盾

  城市用地紧张和居住需求的增长

  张伟兵开始拿着画册和哈尔滨市的老房子逐一对照,想在现实中找到答案。但让他失望的是,现存的老房子没有一栋和图片中的建筑一模一样。

  张伟兵想到了画册中那份法文的出版说明,于是,找到懂法文的人帮他翻译。

  出版说明开头这样写到———“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来说,城市和郊区的经济住房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仅这一句话就让张伟兵意识到,这份出版说明可能会提供重大的线索。出版说明中接下来写着“城市里的用地越来越少,但人们对医疗及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却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口开始向城市的郊区迁移。而这些人居住环境的改善,需要得宜于工作情况的改善,交通的改善和食品供应市场的完善等。因此,房地产公司以及城市绿化公司开始在城市的郊区建设配套的居住单元。……对于所有的这些建筑来说都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最低廉的价格来获得最大的空间和舒适度;二是,这些建筑不仅要实用还要美观。在建造这些建筑的时候要设身处地地为住户着想,将房子建造得很漂亮,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廊或屋顶。……建设房屋所使用的材料要与当地的环境和收入相适应……我们巴黎和下赛纳河地区收集了一些这样建筑典范推荐给大家……”

  翻译还告诉张伟兵,这本图册是1928年出版的,编辑这本图册的人是巴黎第五大学的一个教授。很显然,这本图册是当时法国人为了解决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和人们居住问题,而特意出版的一本有关新型建筑的资料。

  根据图册上的印章来看,这本图册最晚应该在1932年流入哈尔滨市,由当时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进行保存,直到1945年以后中长铁路成立(老中长铁路),还是被作为资料留存。

  图册的身世逐渐清晰起来,可是,这本图册是否真的像想象中那样对哈尔滨市的建筑风格产生过重要影响呢?

  追寻“东方小巴黎”名称由来

  最流行的说法来源于建筑艺术

  张伟兵曾听老人说过,早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哈尔滨就有“东方小巴黎”之称。那么,这个称呼是不是因为当时在哈尔滨市集中地出现了一批这种法式建筑才得来的呢?

  据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方介绍,关于“东方小巴黎”这个称呼,首先出现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居住在哈尔滨市的外国人中。至于这个称呼的来历一直都有三种说法。一种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说的。哈尔滨原名阿勒锦,清代称哈拉宾。1896年,沙俄攫取在我国修筑铁路权后,这里作为东清铁路的中心发展起来。20世纪初,俄、英、日和捷克等在哈尔滨设总领事馆,德、法、意等10个国家设领事馆,使哈尔滨在50年间迅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由于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其内容之一便是建筑的多样化。于是林林总总的各式建筑,成为哈尔滨的一大特色。哈尔滨的建筑可分为:教堂建筑、巴洛克建筑、新艺术运动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建筑等11个类型,使之成为体现世界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而这其中带有法国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不在少数,从而获得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期望。哈尔滨经历了一百年多的发展历程,这其中西方艺术和文化对这座年轻的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向往法国巴黎浪漫的氛围,向往巴黎的繁华景象。如今,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和谐的、包容的哈尔滨迅速吸纳并发扬了源于西方的文化,并且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品位。也许正是哈尔滨人民不懈的努力,才建设出了哈尔滨这座“东方小巴黎”城市。

  第三种说法是,“东方小巴黎”名称的由来是出于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主要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大批俄国人逃离苏俄,一大批逃到了巴黎,还有一部分逃到了东方,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从这一意义上说,对这些俄国难民来说哈尔滨就是“东方的巴黎”。

  石方研究员的回答似乎印证了张伟兵的猜想,因此他感到十分欣喜,也愈加珍惜这本图册。可是,很快又一个问题出现在他的脑海:当时大量的俄国人来到哈尔滨,可为什么哈尔滨市会出现大量的法式建筑呢?

  图册中建筑可能对哈尔滨产生影响

  上世纪初哈埠建筑水平和世界同步

  为了找出答案,记者随张伟兵一起找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徐苏宁教授。

  徐苏宁教授介绍,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化在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受到沙皇俄国的推崇。当时很多俄国的建筑设计师到法国去学习,他们又将法国的建筑理念和风格带回了俄国。中东铁路开始修建以后,俄国的建筑设计师也随着筑路大军来到哈尔滨市。正是他们,在哈尔滨市修建了这么多法式建筑,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大多为一层或二层的独立单位,有半地下室和地窖。图册上的房子也都是这种建筑,所以才会有似曾相识感觉。

  徐苏宁教授说,在当时美国和法国正在兴起的一种“邻里单元”的建筑概念。这种概念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建设住宅、医疗机构和小学校等配套设施,区域内严格区分车行道和人行道,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小区。图册上的建筑都属于这种“邻里单元”概念的建筑,从图册上可以看出,哈尔滨市当时的建筑已经和世界处于同步水平。

  徐苏宁说,哈尔滨的大批建设热潮是从1917年大量俄国人涌入后开始的,那个时期涌入的俄国人首先需要解决住宿问题,于是在哈尔滨市建了大量的房屋。而这本图册的出版时间是在1928年,在这个时期,兴建房屋的高潮已经过去。因此,这本图册可能只对哈尔滨市的建筑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上世纪初世界新潮建筑风格

  主导绝大多数中东铁路建筑

  武国庆是一位哈尔滨老建筑的研究者,编著出版过《建筑艺术长廊》一书。他认为,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哈尔滨出现过建筑高潮期,当时主要是一批俄国侨民在哈尔滨市建造房屋。同期铁路单位也开始对房屋进行大规模建设的,这期间,铁路单位建造了很多普通职员和高级员工的住宅,这种建设一直持续到1935年。而这本1928年出版的图册,很可能对1928年以后铁路单位所建造的房屋产生过一定影响。

  曾任哈尔滨铁路局房产段段长的郑奇老人看过图册后说,哈尔滨的近代建筑早期在建筑风格上主要是俄罗斯的风格,西方的折衷主义风格,当时世界最新潮流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在中东铁路所属建筑中占绝大多数。1932年,日本占领哈尔滨后陆续建造了一些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还是沿袭哈尔滨已经形成的建筑基调,采用折中主义或者是俄罗斯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中有一部分和图册中的建筑风格十分接近。

  据郑奇介绍,上世纪20年代,日本在哈建造的重要建筑多是由俄罗斯建筑家设计完成的,如现哈铁外经公司、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哈尔滨艺术馆等建筑。为此,俄罗斯建筑家“日丹诺夫”曾获得过日本天皇的特别勋章。

  既然建筑学教授和哈尔滨市老建筑研究者都认为,图册中的建筑对哈尔滨市产生过影响,那为何在现存的老建筑中找不到一座和图册中一样的房子呢?对此,徐苏宁解答:任何一个建筑设计师都不会设计建造一座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房屋,他们只会在别人的设计中借鉴一些东西。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哈尔滨市找不到一栋和图片上一模一样的建筑的原因。

  至此,张伟兵已经大致了解了隐藏在图册里的一些秘密。但图册上还有很多秘密是他所不知道的。如,究竟是谁将这本图册带到了哈尔滨?都有谁参考过这本图册设计了房子?在哈尔滨市的哪一栋房子是按照图册上的建筑设计的?这一切还以谜的形式吸引着张伟兵继续探索下去。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