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群众文化提升百姓“精气神”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   2007-12-20 15:59:35

  东北网1220题:呼兰群众文化提升百姓“精气神”

  “公园合唱团”有了固定场所

  午休时间还没过,呼兰区文化馆内便传出阵阵歌声,记者踏歌进馆,与外面的低温形成反差的是,文化馆内的温度被歌声与笑声“搅热”。

  300多平方米的馆内被两个团体“割据”。在馆内的外厅,一名中年妇女在二胡、电子琴的伴奏下,正唱着《牧羊曲》,一旁的座位上八九个“听众”或是轻声合唱,或是低声议论;另一个厅内则是40多名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年人,“指挥”兼老师在前面左挥右舞,小提琴、电子琴等乐器在伴奏者的手中轻吟低唱,老人们大声唱出《西下的夕阳也是一首歌》。

  呼兰区文化馆馆长娄华告诉记者,两个团体分别是玲珑艺术团和呼兰公园合唱团。前者主要以二人转、独唱、小合唱等表演为主,后者则以大合唱为主,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

  “以前都是在公园里唱,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太难过。”呼兰公园合唱团的团长朱玉环告诉记者。

  这个合唱团最初的形式,是几个老年人在公园里边走边唱,后来队伍逐渐壮大,到2005年时,合唱团已颇具规模,他们开始自筹资金,自己找练习的场所,“房子倒是找到了,但是费用太高了,也不方便。”2007年,相关部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场地,水电更是免费供应。

  朱玉环说:“有了固定的练习场所,来的人更多了。”合唱团里有家在4公里以外的72岁老人,也有需要老伴搀扶的盲人大爷,记录在案的有90多人。

  娄华告诉记者,这只是群众全天活动的一部分。“上午9时至12时,评剧团练戏;下午1时至3时半左右,是玲珑艺术团和呼兰公园合唱团;晚上7时至9时,是以中年人为主的合唱团。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对这些团体进行免费辅导。”

  实际上,文化馆并不是“白白”提供场地,来这的业余团体都要在文化馆组织的活动中参加演出。娄华说:“演出时各个团队报名异常火爆,节目也毫不逊色,经常会为节目太多而出现取舍两难现象。”

  一年举办十多场晚会

  据了解,今年群众自发的团体在呼兰河大桥南侧举办的各类晚会达十多场,参加群众数十万人。

  娄华说,如果居民感兴趣可以随时报名参加自己喜好的团体,业余团体也可利用这次机会壮大队伍。

  谈到明年群众文化工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将建设康金、双井、沈家、许堡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三个社区图书室;同时在完成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书画展、焰火晚会,文艺晚会、哈夏及“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活动的同时,重点深入社区,搞好各个队伍的建设。

  为文学爱好者

  搭平台

  提到呼兰区康金镇的《八卦街》杂志,这本全省唯一一家民间办文学期刊甚至在省、市级的作家团体中,都小有名气。

  刊物的主编告诉记者,这本杂志完全是由文学爱好者自愿发起,最大的特点是“普通群众搞文学”。

  杂志内容包括小说、诗歌等体裁,题材更是涉及各个领域,投稿的人有小学生,也有大学生,有“专业”文人,也有下岗职工和家庭主妇。

  “只要爱好文学的人,我们都欢迎加入。”刊物主编说,组织者们就是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让更多的百姓文学爱好者参与其中。

  此外,另一个以古体诗为创作主体的“萧乡诗社”也是由文学爱好者自发组成。

  除了文学创作,每年春节期间,在呼兰老城区的文化馆内,还会定期举办书画展,展出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工笔画,也有外来的油画;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呼兰女子拓彩版画,也有民间剪纸。

  采访中,很多老城的居民告诉记者,春节画展已经成为老城呼兰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一道大菜。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