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来自民间的文艺记忆():“记忆”中的“马大哈”

来源://heilongjiang.northeast.cn  发布时间:2007-04-10 18:40:50

  东北网410电题:来自民间的文艺记忆():“记忆”中的“马大哈”

  在一个标题用上了两个引号,似乎不太合乎行文规则,有哗众取宠之嫌。为“记忆”为加上引号只因这份印象由远及近;“马大哈”这个词汇来源于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经典相声段子《买猴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干部叫“马大哈”,不负责任马虎出名。三十年后,一部同名消防安全电视小品在哈尔滨热播,“下次可得注意了”一度成为哈尔滨人的流行语,比起如今恶俗的“粉丝”、“草根”要朴实得多。

  道里偏脸子走出来的苦孩子

  道里偏脸子曾经出过两个名人,一个是梁晓声,另一个是“马大哈”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嬉嬉哈哈,因为他的绰号和现实生活中的他正相吻合,所以人们称他为“马大哈”。“马大哈”者,马伟国也。

  马伟国小人物出身,打小家住道里通达街附近偏脸子。马伟国出生在哈尔滨市道里偏脸子一个平凡的教师家庭,他出生的那个冬天,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了风靡世界的方便面。不过,这个家里排行最小的孩子,并没有方便面那样的好运气,他也和你苦出身的邻居伙伴一样,在成长的道路上默默地栉风沐雨。初中毕业以后,马伟国就踏上了社会,用他自己的话形容,“钻过下水道,抹过灰儿,卖过烧饼,掂过大勺,也和牛羊下水什么的打过交道”,那段经历正是他艺术风格里强烈平民意识的生活底蕴,这也是他甚至能够变为活商标“马大哈”的源泉所在。

  马伟国引以为憾的是没有赶上上山下乡,一毕业就为生活奔波,当临时工,钻下水道,最后在新阳饭店落下脚当上了国营职工,打烧饼掂大勺。也正是从那时候起,马伟国对艺术产生了“爱情”,有事没事总往工人文化宫跑,唱样板戏,说快板书。正儿巴经地往舞台一站,亮出真功夫,台下保准掌声不断。每当这时,马伟国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27岁那年,马伟国一狠心,一咬牙,当兵进了消防文工团,为的是可以沾上艺术的边儿。告别新阳饭店时,经理含着眼泪送他,感慨地说:“伟国太不懂事了,非去当一个月6块钱的火头兵,在饭店再干两年就能熬上特一级厨师了。”

  1989年,马伟国和朋友们用4000元拍了14集电视喜剧小品《马大哈外传》,通过马大哈这个特定人物在生活中的奇遇,辛辣地讽刺了忽视防火安全的行为,揭示了由此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危害。这部剧播出后反响较为强烈,人们记住了这位粗心大意者的狼狈相,也记住了那句经典台词:“下回可得注意了!”“马大哈”从此成了马伟国的代称深入千家万户。其原来在汉语言中的本意反而淡漠了,这个多少带有尴尬色彩的语汇,被他演绎成为最具有传奇色彩的都市神话。难怪著名相声演员马季观罢此剧后也书赠他一帧条幅:“思飘云雾外,诗人图画中”。黑龙江影视家协会秘书长赵光远说,1987年拍摄的《马大哈外传》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情景剧。

  35年磨一剑捧回快板书全国最高奖

  “马大哈”获奖了!在全国山东快书、快板书大赛中,2002年他的快板书《壮丽中华》得了中国快板快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当时那情形,真叫“艺惊四座”。三代国家领导人的三段讲话,他模仿得惟妙惟肖。给他颁奖时,专家们说,他这口齿和表演,没个20年的工夫下不来,其实是说少了,他应该是35年磨一剑。人尽乐道的“马大哈”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快板书演员,以致于这次获奖后,总有人惊讶地问:“你还会说快板书呀?”马大哈只有苦笑:不瞒您说,我都说了35年了。

  影视剧演绎悲喜人生

  他还主演了《黑嫂》《生活没有承诺》《车间主任》《滴血年华》《百姓记者》《秃秃发型》《一个科学家的24小时》《爱情为你遮风雨》《世纪钟声》《泯灭》《小鬼小小》《好人好官》〈家事如天〉等20多部电影电视剧。今年话剧百年,他又琢磨着整个话剧玩玩。在即将来哈拍摄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制片人和导演都邀请他扮演一个角色,他跟我说,最想演当年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文欣老师在话剧中扮演的汉奸特务秦德力。空前绝后呀!

  马大哈有个习惯,愿意第一。演电视喜剧,他一夜成名;说快板书,他拿了省曲艺团第一个全国最高奖;哪里有演出,哪里需要主持,他价儿都不问,就第一个冲上去。所以现在,他成了黑土地上的名人中曝光率最高的一个,忙的时候,每天都赶几个场子。有首歌词为他定身度做的歌说的就是生活中的马伟国:“不充楞不巴瞎,小孩跟前不装大;没走板没出岔,一不留神成了马大哈……”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