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五常东北大鼓唱响黑土地

来源://heilongjiang.northeast.cn  发布时间:2007-04-06 10:21:27

  东北网46婉转清丽的唱腔,生动传奇的故事,五常东北大鼓的魅力不仅在于娱乐百姓,而且经过百年来几代艺人的努力,开创了黑土地曲艺艺术的先河。在五常市,记者见到了曾为于淑贤、刘淑清等著名东北大鼓艺人伴奏的著名三弦演奏家李海臣先生。年逾古稀的老师,得知记者此次是专门为东北大鼓而来时,激动得站起身来一再表示感谢。他表示,愿意趁自己身子骨还硬朗,收几个年轻的徒弟,让更多的百姓,能听到原汁原味的五常东北大鼓。

  据悉,五常东北大鼓是东北大鼓在松花江沿岸落地生根发展的一个支脉,系东北主要曲种之一。乾隆年间的“子弟书”唱腔传入沈阳后,与东北民歌相结合演变而成东北大鼓,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奉调,以吉林为中心的东城调,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江北调,以营口为中心的南城调和以锦州为中心的西城调,书目唱腔,各派都有自己的特点,风格迥异。1860年前后,“子弟书”随满族移民从京津地区到五常拉林河流域落户传播。最初的东北大鼓是演唱者操三弦自弹自唱,腿上绑板自己击节;清末开始有女艺人出现,她们自行操鼓并击板节演唱,专有琴师弹三弦伴奏。

  李海臣老师向记者介绍,上世纪70年代是五常东北大鼓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批优秀的书目在此期间诞生。李海臣与艺人除在三大城镇(五常、山河、拉林等)有固定的书场外,还常年流动去农村演出。那时,逢年过节,艺人家门前都有各村派出的爬犁在等候。演出时,一间屋子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场面非常热烈。当时东北大鼓艺人非常多,仅上个世纪70年代省群众艺术馆的一次调查显示,五常有170多名大鼓艺人,是名副其实的“大鼓之乡”。

  五常市文体局局长杜凯波说,因受现代艺术的强烈冲击,特别是年轻人对东北大鼓这种艺术形式逐渐缺乏兴趣,加之一些优秀艺人年事已高,不能继续演出,而年轻传人寥寥无几,名噪一时的东北大鼓正濒临消亡。“五常东北大鼓”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相关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普查,进行艺人登记,建立艺术档案,积极鼓励艺人开展演出活动,并录音、录像及照相,帮助老艺人开办东北大鼓培训班,以培养新人。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