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黑龙江本土文化的瑰宝

来源://qiqihar.northeast.cn   发布时间:2007-01-12 08:28:58

  东北网齐齐哈尔112 黑龙江本土文化的瑰宝

  2006810,《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展在齐市博物馆正式开幕了。历史文物陈列,浓缩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一件件珍贵的出土文物、一处处历史遗迹的景观、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带领我们穿越了时空隧道,将齐齐哈尔2万余年的历史文化尽收眼底。

  自开展以来,已经有1.2万人次观看了陈列展。雅致的陈列布置、先进陈列手法,充分展示鹤城这块黑土地上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将鹤城本土文化这块瑰宝,花儿一样绽放在众人面前。

  “没想到!”这三个字,被众多观看完陈列展的人挂在嘴边,啧啧生叹。市委书记杨信在对陈列展验收时这样说过,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珍珍观看后这样说过,来自上海、北京、吉林、内蒙古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的来宾们无不对陈列展给予高度评价。

  几天前,国家陈列委员会主任赵春贵、文博专家俞天滨看完展览后,留下赞赏:“展览投资少,效果好,充分展示了边疆文化名城的特点,没想到边疆城市有这么好的博物馆!”他还鼓励市博物馆,要申报两年一届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

陈列:凸显历史的独特魅力

  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展,共分为4个展室,展出1000件左右的文物,200余幅图片。展览反映了齐齐哈尔这块黑土地从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悠久的历史。

  其中,昂昂溪古文化遗址、辽金时代历史、220年省会史和江桥抗战等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和文物展示,展示了齐齐哈尔独特历史,更让参观的市民和外地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这块黑土地上厚重的文化。

  走进展览第一展室,记者看到了陈列在展柜中的石器展,大型石核、平底圆形器、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2万余年前生活在嫩江两岸的先民们,就是用这些自制的不规则石器肢解猎物,然后享用劳动果实。

  展厅中间一个立柱式展柜吸引了众多目光,据讲解员介绍:“一件是白玛瑙凹底石镞、一件是骨刀梗端部石刃,它们都是压制而成,是北方细石器的代表器物,7500年前的‘昂昂溪人’就是用这样精美细小的石器射杀猎物的。”它们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抬头远眺,清澈的嫩江江面,碧绿的芦苇摇曳。沙滩上,几个古人有制作陶器的,有织网的,还有的在做砍砸器,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是一处“北方渔猎生活场景”。先祖们依山傍水,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手段,身穿兽皮或树叶制成的衣衫,已经会使用火,吃着烧熟的食物,与各种野兽为伍,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饮水思源。在这个以原始渔猎为主的展厅中,一张放大了的人物照片吸引了我们,他就是中国现代考古先驱者之一的梁思永先生,是他首次科学地对昂昂溪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表了《昂昂溪史前遗址》论著。从此,昂昂溪文化在中国及世界古代史上都占有了重要地位。

  展览二室详细介绍了辽金时期齐齐哈尔历史文化,重点展示了三个国家级保护遗址——辽代的塔子城、金代的蒲峪路和金界壕边堡。

  塔子城始建于辽代,金、元代沿用,清代称绰尔城。现该城址保护完好。

  “金界壕边堡”大型立体沙盘,令观众在有限空间内尽观这一北方重要防御屏障的宏伟与壮观。金界壕是金王朝在北部地带兴筑防御用的界壕边堡,因其工程规模浩大且防御体系远远先进于历代长城,被学术界称为“金长城”、“中国第二长城”。

  难怪看过遗址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场的那些残垣断壁,让人们无法想象当年的宏伟与壮观,但这次来到博物馆,让他们圆了想了解历史真实的梦想。

  用电脑三维技术复原了已逝的蒲峪路故城城池原貌的展墙,形象而生动。蒲峪路为金上京路所辖的4路之一。蒲峪路故城遗址是一座典型的金代城址,1974年,在该城址中还出土了一枚“蒲峪路印”。

  此厅还展示了大量辽金时期的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使观众了解800多年前齐齐哈尔地区已经有了像塔子城、蒲峪路这样的政治、军事重镇,这两所军事重镇当时已经成为辽朝和金朝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展览三室,记载了齐齐哈尔城作为清代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作为原黑龙江省的省会,这里先后驻扎过76任将军、17任督军。

  地上的一尊“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记载了黑龙江第一代将军萨布素为了正义与尊严而领导的抗俄战争,那段历史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第一个也是中国近代史唯一的平等条约!

  展厅中一座两米多高的塑像,吸引了参观者。只见“他”手握利剑,目光刚毅,凝视远方,雄武而威严,他就是著名抗俄英雄、黑龙江第71任将军寿山。一段多媒体录像讲述了这位抗俄英雄的壮举,观众看后无不动容,无不为齐齐哈尔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而自豪。

  “迎恩门”这座古城门(此门在解放初期因城市扩建已拆除),也就是齐齐哈尔人所熟悉的“解放门”。进入此门,鼎恒升药店、义吉和当铺、黑龙江将军衙门、永安大街、卜奎大街、达斡尔民舍尽收眼底。这里是一个齐齐哈尔老城区的街景复原。观众徜徉其中,尽情感受老卜奎独特风情与厚重文化。

  走出老城区,一组组照片吸引观众的目光,原来是民国时期历任黑龙江督军,其中第17任督军也是最后一任督军是马占山。在最后展厅内就展示了这位抗日英雄领导的著名江桥抗战。

  最后一个展室,也就是江桥抗战展厅。在这里,著名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外抗日第一枪。

  观众最先看到的一幅大型江桥抗战电动图表,随着讲解员的讲解,电动图表中,敌我双方攻防的指示灯不停的闪烁,既形象又生动。

  最吸引观众的,还是用目前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制作的多媒体,只见展景中,铁甲车、飞机、大炮、机枪声、厮杀声阵阵响起,再现了马占山带领齐齐哈尔军民英勇抗击日军的壮烈场面,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重的英雄色彩。

  齐齐哈尔人民怀着满腔热忱,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中,为开辟和建设巩固的西满根据地抛头颅、撒热血。一个个烈士的名字,让我们肃然起敬;抗战墙上的一个个手印,让我们为之动容。

陈列:细节决定成败

  市博物馆孙志斌馆长告诉记者,陈列展之所以能将齐市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充分展示出来,与展览幕后的各项细致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齐市第一次搞历史文物陈列。市委、市政府为此投资了300多万元。实际上,最初对陈列工作的策划从2003年初便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了,仅从赴外地考察到设计方案定稿,整个过程就历经一年多的时间。

  最初是陈列大纲的撰写。可以说,陈列大纲是陈列展览最核心的东西,如果大纲撰写不出来,那么其它别的也做出不来。市博物馆提供初稿,邀请了省里的6名专家执笔,最后完成了18个单元、30万字的陈列大纲。

  大纲形成后,市博物馆多次组织人员,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先进博物馆考察,了解学习众多博物馆陈列的先进观念和陈列形式。在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市博物馆不断充实完善大纲,并结合齐市的历史特点,挖掘历史文物、事件中的独特内涵,总结历史文脉中的突出特征。

  陈列大纲,这条“筋”清晰地被捋了出来,接下来采用什么样的陈列形式,则是陈列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给这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市博物馆综合分析研究每次外出记录下来的笔记、录像、摄影等资料,看哪些适合鹤城的历史陈列,并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最初的陈列形式。

  随后,市博物馆把陈列形式的想法、要求发布在政府网站,进行陈列设计的招标工作。此过程中,聘请国家陈列委员会专家周士祺教授等人进行指导,对方案实施总体把关。从若干征集方案中,市博物馆选定了河北金大陆展览有限公司作为陈列设计和施工的最后单位。

  在施工中,市博物馆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从用料的质量、安全要求,制作的技术等诸多方面严格把关,严格按要求施工。遇到有的在图纸上感觉很好的设计,结果施工后发现效果并不好的情况时,还多次与施工单位人员一起研究探讨怎样达到最好的陈列效果。

  与此同时,邀请北京、上海等地及本市的专家、历史学家来博物馆里,为陈列展览提供线索、提出意见,对博物馆历史陈列设计有用的进行改正施工。

  孙志斌说,正是前期陈列大纲、陈列形式、精心施工这三方面科学、细致、有序的工作,使陈列展圆满竣工。历史文物陈列的展出,也更增加了齐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