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旅游
红色旅游
   
   
   
   
   
   
   
   
   
   
 
  首页 > 文化旅游 > 红色旅游 > 文件纲领与相关报道
   
 

红色旅游的定义和来历

 

红色旅游网北京226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什么叫红色旅游?它是怎样提出来的?本网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与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与专家。

记者:近几年,在国人的用语中出现了不少新词汇,其中“红色旅游”就是一个从上到下频频使用的新名词。请问红色旅游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胡振民(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文明办主任):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记者: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情况如何?

胡振民: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红色旅游受到普遍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脱贫致富等结合起来,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注重改进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教育基地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红色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教育基地成为旅游热点。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到教育基地参观游览人数明显增长。2004年“七一”前后,有20架次旅游包机、58个团队近10万人赴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一些单位还自发组织“重走长征路”、“伟人故里游”、“抗日根据地游”等活动。据初步统计,当年江西、湖南、陕西、重庆等13个省市的150多个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约2000万人次。2005年春节期间,红色旅游更是红火,韶山仅在大年初一就迎来5000多人,井冈山每天迎接4000多人,延安共接待中外游客11万人次。 

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红色旅游给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井冈山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近年来,河北西柏坡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综合效益7500万元,吸纳就业3300多人。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更加受到重视。不少地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增加必要的投入。

记者: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等形式的旅游相比,红色旅游具有哪些特点?

王群(旅游专家):各种形式的旅游一般具有吃、住、玩、游、购、娱这六大要素,但红色旅游还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学习性: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它完全可以归类于修学的大类,定位于朝觐“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

——故事性: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现在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妥善处理红色教育与常规旅游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历史典故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群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因此,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

中国电影《甲方乙方》的战争旅游项目看似荒诞可笑,但是近年来,在一些英国人的生活中却已变成了现实。他们每年都要自己掏钱购置或租赁坦克、军车、枪炮、军装等军用物质,装扮成二战或其它历史时期的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为了体验当时真实的战地生活,他们甚至连菜谱、食物和住宿的帐篷都要如法炮制。发达国家的现在,有些会演变成我们的将来。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实现或部分实现人们的这个梦想,红色旅游就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达到化潜在资源为现实效益的目的。

——扩展性:部分红色旅游产品留存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著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很远,而且很少有相应的纪念品可买,令旅游者难以尽兴。红色旅游要千方百计扩展产品链,延长旅游者的游览时间,增加其消费时间、内容和金额。扩展产品链还要与当地的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相连接,在尽可能保持红色基调的基础上,向其它旅游形式如绿色生态之旅、粉红情侣之旅、火红婚庆之旅、金色采摘之旅等方向扩展。

相比之下,国外一些类似纪念地“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办法值得借鉴。如海参葳炮台曾是俄罗斯的战略要地,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它除了在炮台内有海军历史展览外,在外边空地上,还摆放了高射炮等退役武器,旅游者可以上去摆弄、照相;另外,每天上午11点,准时升旗、鸣放礼炮。炮台外面还有海洋博物馆和海产品市场。通过类似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使炮台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旅游目的地,本来半小时就可以看完的景点,延长到半天,旅游者和经营者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记者:红色旅游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张希钦(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红色旅游工作,我们旅游行业已经抓了好多年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旅游局就在国家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安排资金,帮助延安、韶山、井冈山等一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建设旅游设施,发展旅游产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就正式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并积极支持有关地方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举办“红色旅游交易会”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推广活动,使红色旅游在全国逐步形成规模并走俏市场。但此前十多年我们抓红色旅游,主要是从帮助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进而推进相关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考虑出发的。对红色旅游同时还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当时虽有一定认识,但高度远远不够。2004219,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同志向我局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关于“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并要求我局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发展全国红色旅游的专题报告。我们在此后进行的历时3个多月的调研中,广泛听取了有关地方党政领导同志以及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等部门的意见,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200411月,李长春同志在河北省考察工作时,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第一次作出了最全面、最深刻、最权威的概括。他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记者:2004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推向了一个高潮。请介绍一下印发《纲要》的背景情况。

李盛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2004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讲话和批示中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2004年上半年,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就发展红色旅游问题进行调研,并写出专题报告。当年7月上旬,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有关部门着手编制《纲要》,11月下旬完成《纲要》送审稿,报中央审定。

记者:《纲要》的出台对发展红色旅游有何意义?

李盛霖:《纲要》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摸清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全国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以及对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