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读书日 > 中外名人读书经验谈  
 

  

   

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 郑燮《自序》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第439

  

    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多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愈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 李大钊《李大钊选集》第285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

——邓拓引自1979227《人民日报》

  

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郭沫若谈读书》

  

    我自从此次住馆读书以后,深信人要有两个老师,一为活老师,二为死老师即图书;活老师固然可贵,而死老师的可贵又超过活老师,活老师也是从死老师来的,死老师是“太上老师”,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

——蔡尚思引自《治学集》第72

  

    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一个人总能当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时就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工作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找,查到你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再往前翻,而不必逐节从头到尾去看完整部书。如果“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到什么,到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看它背它了。事实上,许多书只是备人查,而不值得供人读的。

——严济慈引自《学者论学》第21

  

    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地补充我失掉的高深的教育。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第69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忏悔录》第133页—134

  

    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出来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卢保克《读书的乐趣》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都德引自1984年第1期《夜读》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

——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第251

 

图书是文明的基石,读书是丰富人生的开始。让我们投身这浩瀚的知识海洋,亲近图书,共享读书快乐!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龙新民 

   

读书与我们的生活

    我看读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书也是如此。我觉得各种专业的知识都有相通之处,可以互为补充,甚至科研中的很多创新点都是来源于这“不经意”的阅读的。我的经验证明,广泛的阅读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沈国舫院士

 

人类在几千年文明进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典籍,可以说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中国的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西方的政论经典、艺术史地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悉心体会。

    于个人,读书益智修身;于国家,读书富国强民;于社会,读书构建秩序与和谐。中华民族有尊重知识、推崇读书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发扬光大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教授

   

读书不但能使人摆脱愚昧,更可以使人获得尊严,拥有开阔和高尚的精神世界。对于读书,我主张:抓紧时间,善于选择。所谓抓紧时间,就是挤时间。所谓善于选择,就是读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书籍,处理好浏览和精读的关系。当然,对于中国来说,真正普及义务教育,为国民读书创造条件,这是紧要的事情。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严家炎教授

 

很多学生常问我:该怎样读书?我就给我的研究生讲,无论现在和将来,我都希望他们每天至少读50页书。这样10天就可以读一本,一个月可以读3本,一年36本,毕业时至少要读100本书。有的超过了,有的欠一些。重要的不在于这些数字,而是他们都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天天读书,天天进步。每个人的聪慧度相差其实并不大,差别在于谁具有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毅力。希望大家养成读书的习惯,从读书中得到营养,得到欢乐,使自己天天愉快,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北京大学副校长 张国有教授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在家庭的熏陶下,我自幼就很喜欢读书。年轻的时候,我很喜欢读小说,还梦想着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作家。后来学了理科,离当作家的梦想越来越远。现在工作任务繁重,阅读时间也大为减少,所以多读散文、小品。

很多情况下,人只能选择一种生存方式,是书籍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往那些未知世界的大门。读书也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做科研,不可能把每个实验都重复一遍。很多知识都是靠读书来获取的。

——清华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李十中博士

   

说起来惭愧,因为工作繁忙,已经很少有时间阅读专业外的书籍了。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可能也不得不在阅读学生论文中度过了。

    古人说“开卷有益”,实在是不错的,阅读是获取知识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阅读还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现在,我的孩子读初中了,她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作为家长,我真诚地希望作家能够多创作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品格的好书。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 刘双江博士

   

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人习惯在网络上寻找资料。同样是寻找,阅读图书却是不同的。它需要发现。读书,能体现出阅读量的大小、阅读能力的高下。做学术研究的人,仅仅依靠网络,不会有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另外,阅读中存在着乐趣。看网络与看图书是有差别的。翻阅书籍时那种声响、那种回味,有时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愉快。我们需要体会、享受这种乐趣,而不是舍弃。现在很多人失去了在阅读书籍中提高自己修养的习惯,我们需要重新提倡。这是老话。有些话,是越老越有道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修养与文明是同义词。

      ——清华大学 葛兆光教授

   

我从5岁读书到今年快70岁了,体会最多的有几点,第一要持之以恒;第二深受鲁迅先生和我的老师周予同(历史学家)先生的教导,不管遇到什么书,都要随手翻翻,任何一本书里面,肯定都有有益于你的东西;第三,读书不能述而不作,一定要跟写作相结合,而且要老而弥坚。

      ——历史学家 王春瑜

   

常常听到一些成年人对孩子说:“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不好好读书,就不能考上好的大学,将来就不会有好的工作,也就不能有好的生活。”这样的说法,是将读书功利化、工具化、阶段化了。我们读书,决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孩子们从开始识字读书起,就从书中学习做人的道理,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心田里播下文明与智慧的种子。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一生都与书为伴。然而,就像朋友分为益友和损友一样,书也分为好书和坏书,我们必须要学会鉴别。有的时候,一本震撼灵魂的好书能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们要读的是这样的好书。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生命溢满书香!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彭芝

 
 
版权所有 龙江文化信息网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