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共享工程动态
 
 
 
 
 
首页 > 共享工程动态      
   

重建文化家园,一批文化共享工程赈灾服务点投入使用

来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    发布时间: 2008-6-12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心系灾区,加大对灾区文化系统对口支援的力度,迅速开展灾区赈灾服务点建设,为灾区群众重建精神文化家园,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震后7天,文化共享工程第一个赈灾服务点在都江堰市解放社区灾民安置点落成;地震后10天,文化共享工程第一批专题赈灾资源送达灾区;地震后14天,文化共享工程第一批赈灾流动服务点在绵竹、安县同时落成;地震后20天,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文化共享工程赈灾服务点落成;地震后22天,文化共享工程第一个带卫星接收能力的赈灾服务点在广汉市高坪镇建立,同时绵阳地区8个赈灾服务点也投入使用。截止端午节,四川省分中心加班加点已完成都江堰、绵竹、北川县、安县、平武县、广汉、绵阳市、江油市、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等14个文化共享工程赈灾服务点的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这些赈灾服务点每天坚持多样性、多层次滚动服务,同时做到提前预告节目服务安排,及时反馈群众需要,并通过省分中心积极响应,从而深受广大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下一步,文化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还将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加快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建立赈灾服务点的步伐,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丰富多彩的资源以及专门制作的赈灾服务专题资源,走进灾民帐篷,走进群众广场,走进受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转达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怀,为群众播放抗震救灾、医疗救治、灾后防疫、重建家园和振奋精神、激励人民斗志的优秀影视作品;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各种有利于抗震救灾的活动;宣传地震及自救知识,辅导群众灾后防疫,抚慰心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鼓励群众自强不息进行灾后重建。

在地震后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广汉市高坪镇体育中心灾民集中安置点传出了久违的笑声。这是当地安置的来自北川、青川、汶川、绵竹等地的灾区群众在文化共享工程赈灾服务点观看通过卫星和地面宽带系统传输的来自管理中心和省分中心的源源不断的文化节目、科学的重建信息和实用的防疫知识,使受灾群众紧绷的神经得以暂时的放松,痛苦的回忆得以暂且的忘却,生活的信心得以重燃,重建的斗志得以激励。同时安置点的受灾地区少年儿童也收到了一份来自文化共享工程的儿童节礼物——少儿影视、少儿图书、教辅资料。对于灾区的小朋友来说,地震后全家被政府疏散转移并集中安置,在安置点很希望能够看到少儿书继续学习,但可惜没有教辅。他们将心愿告诉给了正在安置点筹建文化共享工程赈灾服务点的广汉市支中心负责人秦一,同时以短信形式传递给了省分中心主任李忠昊。三天内,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广汉市高坪镇赈灾服务点的落成,数千册的少儿图书、教辅资料和大量的少儿影视资源也送到了灾区少年儿童的手上。看着小朋友兴高采烈的样子,大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管理中心、省分中心、各支中心、基层服务站都迅速行动,紧密配合,一方面积极开展行业自救,省分中心以李忠昊同志为首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冒着余震不断、道路多处塌方和泥石流、堰塞湖高危排险等不利因素,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为受灾地区带去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问候,并实地勘察了解人员伤亡和馆舍受损情况,给各服务站点带去了抗灾自救急需的帐篷、药品、米面油、食品、日常用品等救灾物质。另一方面文化共享工程赈灾服务行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文化共享工程提出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人民群众养育成长并致力于保障基层人民文化权益的工程,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文化共享工程必须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力争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新胜利!建立赈灾服务点是当前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灾区,“文化安民”,重建受灾群众精神文化家园很好的形式。管理中心迅速筹备了近61套价值近200万元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设备和大批有关震后自救、防疫、饮食安全、防治传染病、心理救援等灾区急用的专题资源安排专人护送星夜入川。文化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迅即组建文化共享工程灾区服务小分队投入赈灾服务点的建设工作中。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