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理论研究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理论研究    
 

促进解决我旱地水资源利用、节水农业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要:水资源匮缺是限制我国旱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水分利用的现状却和水分的生产潜力存在着极大差距。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组织、在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办的“国际节水农业研讨班”显示,我国旱地水资源利用的现状、节水农业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存在的如水资源极为缺乏和紧张、节水基础理论的综合研究亟待加强、节水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还相对落后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同国家外国专家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018610日在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办了的“国际节水农业研讨班”。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江苏、四川和新疆等地的80余位国内专家和来自美国西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旱农研究所所长、原美国土壤学会主席、美国土壤学报主编B. A.斯图尔特教授,以色列农业研究机构的A.巴尔—特尔教授等9位著名旱农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李主其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

  水资源匮缺是限制我国旱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旱农地区水分利用的现状和水分的生产潜力存在着极大差距,提高旱地水分的利用效率有着广阔前景。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旱农地区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该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生产潜能,不仅是促进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缓解农业与畜牧业之间的矛盾,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恢复良性生态循环的关键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国内的和5位国外的旱农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主要涉及如下领域:

      1、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及其改善途径,有限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作物不同阶段对水分亏缺的允许程度、作物的关键需水期;

      2、旱农地区降水的收集及高效利用技术、土壤水分调控指标、调控模型,土壤水分与作物关系的最优调控机制;

      3、不同条件下各种地表和地下灌溉技术及其优化组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田间节水灌溉系统构建;

      4、水肥调控,地膜和秸秆覆盖保墒,集流补灌、施用新型土壤和作物抗旱保水剂、调整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采用抗旱作物品种等旱地农业节水栽培耕作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问题;

  5、旱区牧业发展与草场管理。

      与会代表就上述领域中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深入地分析了国际旱地节水农业的发展动态,明确了我国旱地水资源利用的现状、节水农业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极为缺乏和紧张,形势日趋严峻。我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内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易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44.5%,是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等多种粮油、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但年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2.5%,且季节分布不均匀,与主要作物的水分需求临界期不一致。

  2、节水基础理论的综合研究亟待加强。水分缺乏是制约世界各国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外已从土壤的水分贮蓄、供应能力,作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潜势,供水和输水系统效率的调控,抗旱和水分高效作物品种的选育等多方面来研究旱地条件下制约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寻求有效的提高途径。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缺乏土壤科学、作物生理、营养施肥、遗传育种、水利灌溉等多学科间的交叉合作,没能把水分与养分高效利用、水分高效利用与作物产量及品质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没有形成关于旱地节水农业与水分高效利用的系统理论。

  3、节水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还相对落后。进行节水农业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通过工程、材料和栽培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使水分高效利用的理论转变为实际的生产力,形成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新技术、新设备和可操作的管理系统,如与节水灌溉相配套的肥水灌溉技术及肥水混和、贮存、输送、压力调节、自动控制设备等。由于肥水灌溉技术通过能定量控制灌水的灌溉系统,把施肥和灌水二者结合起来,最大的优点是可适用于多种作物栽培和灌溉方式(滴灌、微灌、喷灌等),根据作物生长的发育需要,精确地控制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数量,使水分和养分只在根区土壤中均匀分布,避免多余水分渗漏和养分淋失,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以色列,肥水灌溉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占灌溉总面积50%以上,特别是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蔬菜和花卉生产。在美国,与提高降水贮存效率的休闲耕作技术配套的耕作机械、与隔行沟内起垄灌溉技术相适应的田间供水设备、与波涌灌溉技术相适应的田间自动定时调控装置等都明显地提高了土壤作物系统对降水、灌溉水的贮蓄和利用效率。和国外相比,在我国与节水项目研究成果转化相配套的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还相对落后。

  4、需要优化农业和农牧业结构,实现系统水分的高效利用。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压力大,如何根据人口与市场需求来调节和优化旱农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和农牧业之间的构成比例,通过合理的作物配比、农牧轮作或以农养牧等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在我国已引起广泛重视。但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农业和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会议期间,国内外学者参观了杨陵国家节水农业示范园、秦川节水设备公司、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降雨大厅、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昆虫博物馆及杨陵示范区其它科技示范基地。会后,国内外学者分别考察了渭北旱塬旱地农业和关中灌区农业生产状况和陕北安塞生态农业试验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今后中美科学家如何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专家进行了讨论。双方在旱地水分管理研究合作发表研究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交换科研人员和资料等项目上达成初步协议。美方专家表示回国后申请美国科学基金和美国农业部基金支持这一国际合作研究,并建议双方共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

  研讨班报告和交流的内容涉及节水农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国内外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对我国节水农业理论和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