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大庆市千万亩耕地"备"下科技田

2013-03-25    大庆市农委

 

  本网讯(赵敏黾)近日,在市农委获悉,今春全市播种面积达到1150万亩,总产量力争实现450亿斤。眼下,大庆市备耕红红火火,处处体现“科技”二字,农业技术人员成了小村里的“香饽饽”。

  在农民眼里,“黄”的玉米,“白”的水稻,是一家人从春盼到秋的希望。去年我市粮食喜获丰收,农业种植效益提高了,使得今春农民备耕热情高涨。为了使粮食达到预计的产量,今年大庆市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示范区、整乡整村规模经营区域和新型生产主体内,重点推行旱田小垄变大垄、水田小池变大池、经营小户变大户,今年要实现旱田小垄变大垄100万亩、水田小池变大池30万亩、经营小户变大户500户。耕作时规范统一标准,旱田按110厘米起垄,水田单格池田面积10亩以上,以此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前,全市落实了农业专家包示范区、包大户责任制,提高科技推广的到户率。如今,从东村到西村,从张家到李家,农技人员忙得脚不沾地。

  玉米,对大庆市的农民来说有一个种植“情结”,每年都要大面积、大范围的耕种。在肇州县二井镇,农民王东生与乡里的技术员唠得正欢。原来,他家今春要在30亩地上全部种玉米,能否高产至关重要。乡技术员告诉他,玉米千万不要选越区品种,一旦秋霜来得早,就成了“水苞米”,即使高产了,也不好卖。种子选好了,如何耕种就成了关键,如果玉米小垄变大垄的话,不但改变了玉米田间的通透性,增加了光照,而且亩保苗株数增加了,一亩地能多打500斤到600斤的粮食,30亩地能多收1.5万斤到1.8万斤的粮食。

  今春,不仅王东生一家转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全市将在100万亩示范田内,推行小垄变大垄。通过这一作法,打造林甸百万亩玉米产业带和肇州百公里标准化玉米产业带,重点建设林甸镇、二井镇、林源镇三个10万亩生产区,双发乡和平村、双发村,民意乡大庙村,一心乡一心村和祝三乡万隆泡村四个万亩生产区。

  水稻,如今已成为大庆市农民的一个“铁杆”庄稼。但不是每个县区,每块地都适合种,今年主要还是集中在肇源、林甸、杜尔伯特,种植面积在140万亩左右。其中,有30万亩水稻推行小池变大池,重点在东兴、他拉哈、立陡山、四方山四个10万亩生产区和三合乡渔场、连环湖镇盐碱地种稻示范区,高标准建设智能化育秧基地,单产达到1400斤。

  据了解,水稻小池变大池后,增加了耕种面积,有利于肥水管理,更有利于机械插秧和机械收获。去年,肇源县的5万亩水田,做了小池变大池的试验示范,结果一亩地多打了100斤水稻。这一作法成功后,今年这个县小池变大池的面积增加到10万亩。

  为了使示范田达到预期的效果,全市提升春耕生产标准,培训了种粮大户、农机驾驶员、科技带头人1000人和技能性人才5000人。在旱田上,做好种子包衣,播前采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合理密植技术,推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分层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水田上,实现水稻育苗智能化、工厂化和基地化是提高水稻生产标准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比正常年份增加15%播种量,做到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确保水稻插在丰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