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肇东市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为增产增收打样

2012-07-19    东北网

  7月,肇东。在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季节里,记者踏访“国家队”的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感受这条“黄金带”的精气神,倾听它行进在全国现代农业排头方阵中的铿锵足音。

    示范田:生长出“姚明方队”

    肇东太平乡肇四路两侧的玉米地形成了令人惊奇的对比:路的一侧,普通农田里的玉米长到一米六七的高度,长势良好;可是把它们和一道之隔“太平乡膜下滴灌示范区”的玉米相比,那就显得“娇小”了许多——示范带里的玉米“个头”接近3,而且茎秆粗壮挺拔,已经“蹿缨”,生长期比非示范田早了一周。东合村的老“田把式”、68岁的曹玉生经常来示范田溜达,把这里的玉米和自己种的玉米做比较,他说:“我种了一辈子大苞米,还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这‘玉米中的姚明’结出玉米棒肯定是‘大块头’,这吨粮田、示范田果然名不虚传,有样学样,明年大家都得照着种!”示范田里的玉米长得好,得益于“大垄双行”和“膜下滴灌”的栽培和灌溉技术。“大垄双行”就是垄行宽,一垄种两行作物,种植空间集约;“膜下滴灌”是在地膜下面给作物“打点滴”,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

    五里明镇是全国一流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中央财经大学的几名大学生来此搞社会实践,他们确定选题之初就把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经视察过的五里明镇作为调研点。此时,年轻人对自动喷灌设备十分好奇。一排“淋浴喷头”横穿农田上空,这是平移自走式喷灌设备,作业时从“引松入肇”的水渠吸水,通过轮子行走于田间,几百米长的臂膀从田间掠过,就给玉米均匀地喷了一遍水;而远离水渠的地块,用的是时针式喷灌设备,它以机电井为圆心,转圈洒水。这些设备既可喷水也能喷洒农药。而对设备发出指令的,是来自几公里之外的自动控制室,一个工作人员就能操纵5万亩高产玉米示范区里的25台套喷灌设备。什么时候该灌溉呢?也不劳人力实地查看,安装在田间“铁箱子”一样的传感器负责测量土壤墒情,当土壤湿度偏低时,这些“耳报神”就向自控室发出提示。

    这个园区定下亩产1000公斤、亩效益1100元的目标,底气何来?设施农业、技术农业、装备农业、规模农业、合作农业,这“五型农业”是他们的“良方”。

    肇东市,处于我省西部旱区,近年来推动水利设施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在农业示范带核心区安装大型节水灌溉设施907台,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8万亩。

    在各个示范带地头,都立着巨型展板“广而告之”,其中一项是指导专家的姓名、单位,黎明镇党委书记隋立东指着专家姓名告诉记者,省里的专家每年来七八次亲临现场指导。据了解,肇东市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聘省级专家32名,市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站和新聘任大学毕业生总计180名农技人员,使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合作化:大家当“团体冠军”

    肇东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不仅是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也是创新体制机制示范带。

    肇东市农委副主任尹才介绍,和全省很多地方一样,玉米“大垄双行”方式曾在肇东推广却又偃旗息鼓,如今再次被大面积推广得到农户真正的接受。农民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先整地只靠各家各户的小四轮,无法对土地进行深松,农民用顺口溜形容当时的土地:“晴天亮光光,雨天水汪汪,土壤不渗汤,见风就倒秧”。即便那时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技术,也无法实现高产。而如今大型农机整地深度达到35厘米,打破犁底层,有效增加了土壤保墒、蓄水能力,“大垄双行”才能起效。大农机、大科技联合作业终于带来了爆炸性效果,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土地规模经营。肇东市在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中以农业机械化为主导,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目前千万元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36个,农机总动力46万千瓦。去年秋天,大型农机深耕面积达到120万亩。

  “挂锄”时节,在黎明镇长富村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示范园区,农机合作社的十几台大农机在车库里休养生息,机器部件上涂了润滑油,一人多高的大轮胎被器械撑起。这个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户388户,入社土地8000亩,村农机合作社代耕代收达到5万亩。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组建了米业合作社和玉米吨粮田合作社,其中米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27户,规模经营面积4000亩。

  绰号“李大干”的村支部书记李凤山也是米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入社农民每亩保底收入600元,分红收入平均达到每亩400元,加上惠农补贴,发展畜牧业和劳务输出,入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大干”成了绿色小米的注册商标,“李大干”也成了远近农民心目中的“示范”。以长富村为示范,肇东市确定五里明镇的东升村、太平乡的东合村为整村推进村,鼓励整村规模经营。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情况下,肇东积极推进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全市214个种植业农业合作社全面推行“收入保底、赢利分红、风险保障、权益保障”四项惠民机制,共流转耕地45万亩。

  各个示范区里,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多种合作方式叠加的大合作、大联合、大流转的全新农业经营格局正在有序推进。

  65岁的杨文玉是示范田的包地大户,他乐呵呵地说:“多年不见的亲戚说我比以前白了胖了,我说,种田靠机械化,每个农时都有明白人上门指导,我们累不着晒不着操心不着,人自然显得年轻了。产量连年提高,收入增加,合作社让我们都成了团体冠军。”

  产业园:让增收“撑杆跳”

  把土地交给了合作社,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去干啥营生?肇东大农业示范带上的重要一环——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园给出了答案:有的农民把土地保底收入和分红收入揣兜里,又跑到离家不远的产业园打工挣钱。

  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园不仅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使百公里示范带上量足质优的粮食资源、乳业资源、肉类资源转化增值,而农牧产品也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龙头企业按粮食质量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超7亿元,目前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的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园刚刚跻身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就此,肇东又多了一个“国家队”的示范区域。

  在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知名企业的巨大牌匾令人目不暇接,中粮集团、伊利集团、汇源集团、顶新集团、宝迪集团、大庄园集团群星辉映,希望集团的大家族先后有两家饲料企业落户。绿色食品产业园正成为世界500强的抢滩点、中国500强的俱乐部。去年,肇东市三次集中开工47个大项目,总投资162亿元,百洲生物工程、星湖科技、爱趣源包装、伊利长青万头奶牛场等一批大项目已正式投产。

  宝迪集团20086月入驻园区,一期项目已建成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生产线和年产6000吨血蛋白粉生产线各一条,年出栏10万头原种猪场一家。二期项目正在建设熟食加工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3000万只屠宰鸡加工项目。与之呼应的是海城乡宝迪集团现代化万头种猪养殖示范园区,饲养规模为全省最大,商品种猪年出栏2.8万头,育肥猪5万头,示范区按标准饲养,肉质细嫩没有药物和激素残留,是真正的“放心肉”。

  “李大干”执掌的米业加工厂也将搬到肇东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易拉罐式小米粥将从这里走向市场,新产品将和他的“大干”牌小米一样醇香诱人。

  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让这里的农民增加了收入、增长了见识,实现了“撑杆跳”,也引领示范区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