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龙江大丰收催生“粮食经济”

2011-12-31    东北网

  电子商务异军突起,“老客”不再独揽天下;绿色食品借势登高,龙头企业目光聚焦——

  这个冬季潘会滨异常忙碌。记者对他的采访,是在他从发改委去财政厅办事的路上进行的。潘会滨的手里掐着一厚沓材料,他拿出其中一沓递给记者说,“你看,这是我们上个月的请车表,这个月的更多。”记者大致数了一下,请车总数多达2715个,请车目的地涉及上海、北京、济南、广东、成都等国内几乎所有的铁路局,运输品种则是我省刚刚获得大丰收的玉米、大米、大豆。

  潘会滨是今年4月份正式登记注册的哈尔滨谷物交易所的老总。

  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老客”不再独揽天下

  如今在我省,“潘会滨”式的忙碌随处可见;而龙江各地,正有越来越多的“潘会滨”在粮食生产告一段落之后闪亮登场,演绎粮食延伸经济的精彩。

  中国大米网的董事长卢新宪就是其中一个。他自豪地说,省内百分之六七十的大米加工企业、4000多个国内粮食经销商都是他的会员,这几年网上成交贸易额年年翻倍。

  大粮仓蕴含的巨大商机使黑土地正成为崭新的创业沃土。据统计,目前我省从事粮食贸易信息服务的网站已不下10家。粮食购销市场传统的“老客”已然变脸,依托现代科技和现代物流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潘会滨的交易所业务,比粮食网站更为广泛而深入,不仅提供市场信息,更直接为粮农和省内外粮食购销及加工企业提供了一个粮食即期、短、中、远期现货交易和质价差异化现货交易场所,同时还附有交收、清算、仓储、物流、融资、信息等多项服务功能。潘会滨说,“在我们这儿,买卖双方可以不见面就完成交易,而且,请车、运输、装卸这些让人头疼的事儿,我们都可以代办。”

  潘会滨的“野心”很大——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连接全国、辐射东北亚的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稻米交易大平台,以其发现价格、引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规避市场风险的杠杆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哈尔滨价格”形成机制,确立在全国稻米产业话语权和定价权的引领地位,让“大粮仓”不再受制于人。

  没有流通就没有效益——一直以国家政策粮拍卖为己任的哈尔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也意识到现代粮食贸易的巨大商机和重大使命。中心副主任杨玉珠告诉记者,“我们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建设黑龙江粮食交易所,将采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商业模式,开展粮食现货网上交易。”

  绿色食品借势登高

  “大龙头”青睐“龙江绿”

  这个冬季,身为我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的朱佳宁也异常地忙。进入10月份以来,他和他的团队先后组织企业在成都、广州参加了两个大型国家级绿色食品展销会,还在哈尔滨主办了黑龙江绿色食品展销周,从国家级展会到地方性展会,从省外到省内,我省企业参展热情一次比一次高,参展数量和产品一次比一次多。见到记者,朱佳宁由衷地说,“粮食大丰产,直接带动了绿色食品大丰收。”

  1223,在第二届黑龙江绿色食品展销周上,亲身体验了朱佳宁的忙碌与喜悦。由于企业参会参展积极性高涨,本届绿展周展位数量和展览总面积分别比上届增加70%100%,共设展位1000个,展览总面积2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多达1200多家,参展产品包括粮、油、乳、肉、蛋和山特产品等10大类、2300多个产品,无论是展位数量、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参展产品数量,都是近年来我省乃至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专业展会。

  粮食“八连增”,总产量和商品量跃居全国双第一,不仅为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充足原料,还切实调动了企业、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积极性。2011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总量910万吨,比上年增长13.75%,是有史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2011年,全省绿色食品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可达到1010亿元,同比增长34.6%2011年,全省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这些成就均为近年来之最。

  令人自豪的是,绿色食品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加工效益的提高,还提升了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直接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诸多市场要素的聚集,吸引更多客商和大型食品企业投身“龙江绿”的产业发展中来,带动了产业开发的大提速。目前,我省绿色(有机)食品销售网点已发展到近1500家,产品销遍全国,并远销欧、美、日、东南亚等40个国家和地区,一个覆盖全国和部分国家的绿色食品市场销售体系基本形成。今年以来,先后有哈尔滨大众肉联、黑龙江富华集团、佳木斯市吉庆豆业等3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7户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盟,进入到绿色食品产业开发领域,使全省销售额超亿元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数量飙升至65个。

  新型农民展露头角聚沙成塔走向合作

  今年冬闲丁金辉一天也没闲着。1221日见到他时,他正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团的采访。问他都在忙啥?丁金辉说,“事儿多了,要跟农机手一起研究改造农机,明年我们想种大垄双行玉米,整地机和播种机都得改造;还得挨家挨户找农民签合同,动员他们加入合作社,好扩大我们的经营规模。”

  丁金辉是肇东市五里明镇农民,玉米农机作业合作社理事长。

  如今在龙江大地没有农闲的农民越来越多。像承包了500亩玉米的农民邵福昌,今秋收获的玉米还没卖出,当年的收入还没入账,就开始为明年的生产做准备了。他告诉记者,不管是村里、镇里还是县里,只要有玉米或是农机的培训班,他知道信儿准去。“还是知道的多,种地心里才有谱。”不过和农闲时的忙碌相比,如今的农民种地时轻快多了。邵福昌说,“俺加入的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管理,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合作社统一给买,防病灭虫有专家指导,作业标准有专家把关,咱只管到啥时把啥活给干好干细就行,一点儿不操心。”

  哈尔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信息部部长崔永萍对农民的变化感触颇深。因为经常在电台的“乡村信息大市场”栏目做嘉宾,几乎每周都要和农民在节目中交流半个小时。她告诉记者,“过去农民经常是抄起电话就问‘我家的粮卖不卖呀?以后是涨还是跌?’问题简单而直接。而现在做节目压力变大了,农民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都有很大提升,他们提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和广度,咨询价格信息,甚至会问到国际市场供求变化以及期货价格等等。”

  在龙江大地,伴随粮食总产快速增长的,还有农民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科技水平、致富能力上,更体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这一点,正在我省各地如火如荼发展的合作经济就是明证之一。

  据统计,2011年我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36个,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到18583个,位居全国第7位;入社农民会员20.63万人,带动农户近100万户。从各自为战到聚沙成塔,表面的分合背后,是农民面对市场经济从无所适从到运筹帷幄的根本转变;一转一变之中,困扰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等诸多难题迎刃而解。据粗略统计,2011年粮食生产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平均粮食产量至少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