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黑土地上的“第二个飞跃”

2011-12-27    东北网

  尽管已是隆冬时节,辽阔的松嫩平原依然透着浓郁的收获气息:曾经稻菽飘香的田野已被积雪覆盖,深松后的田垄正在为来年积蓄新的养分;机库中的大马力拖拉机威武雄壮,傲视远方;喷灌工程建设现场,施工机械正在迎风轰鸣……

  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黑龙江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续八年夺得大丰收,昔日的“北大荒”上正在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飞跃,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北大仓”。

  从“小四轮”到“大马力”:重农抓粮夯实农业投入基础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黑龙江发展农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粮食商品量和调出数量全国第一,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和生产总量全国第一……然而,在这些桂冠背后,黑龙江也曾面临传统农业的矛盾和制约。

  在黑龙江,使用“小四轮”整地曾代表了传统农业的水平,一家一户的“小地块”捆住了“大农机”的手脚。面对严峻的现实,黑龙江人意识到,重农抓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成为实现农业二次飞跃的必然选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国农业“两个飞跃”的战略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如今,“第二个飞跃”正在黑土地上变为现实。

  “要发展农业,首先要重视农业。”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说,“粮食的丰收离不开党和国家对农业的好政策。近年来,我们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

  2008年以来,黑龙江集中财力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打造了8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土地划片、打井喷灌等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省级共安排“三农”发展资金70.5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全省仅春耕生产共投入540亿元。3月初,全省提前下拨122.74亿元的“四补贴”资金,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从靠天吃饭到高产高效:弱质农业打破积贫积弱怪圈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但又是“弱质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条件落后,长期以来靠天吃饭。“下雨水汪汪,雨过亮光光,晴天一晒硬邦邦,一刮风就倒秧”,说起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五里明镇先锋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凤玉这样形容。

  而如今,当记者站在五里明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望着渠田成方林成网的示范区,不禁对农业发展的变迁感慨万千。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离不开现代化水利工程和现代化农机设备。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表示,当前全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已经十分清晰,就是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

  在安达市升平镇拥护村,“挥舞着长臂”的大型喷灌机也令记者惊叹不已。“这种"圆心自走式"大型喷灌机半径可达300,转个圈就可为600亩地全程喷灌,节水达70%以上。”安达市水务局局长安玉彬介绍说。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升工程,针对旱涝灾害多发的实际,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2011年,黑龙江在原有440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新建了118个投资超千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58个,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靠天吃饭到高产高效,在黑龙江,“弱质农业”正在由弱转强。

  从一家一户到合作生产:规模经营释放土地发展潜力

  在黑龙江,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组织,承担起规模经营的历史使命。

  作为农机合作社中的一员,嫩江县依拉哈镇黎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树民感触颇深:“虽然成立时间只有一年,但合作社已拥有种植、植保、收获等大型农机29台,今年合作社总收入达到300多万元。由于大农机作业效率高、效果好,已经得到周边村民的普遍认可。”

  合作社的发展在黑龙江为何如此迅速?王树民说,合作社首先是解决了大地块与小机械的矛盾,其次是解决了结构调整难的问题,最后是实现了分工分业,让少部分人种大部分地。今年,仅通过平整低洼土地就抢回土地165亩。

  在黑龙江,合作社已经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悄然重构。据了解,合作社普遍实行“六统一”经营,即: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有的合作社还实行了统一销售和核算。合作社使土地流转加快的同时,生产组织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徐凤玉说:“村里2008年前没有合作社,当地玉米亩产也就一千三四百斤。2009年建立农机合作社,用大机械耕作,当年玉米亩产就达到2000斤。现在合作社已吸纳社员897户、2.5万亩土地。除了合作社给的每亩350元的保底收入,农民既可在家给合作社种地挣"工资",也可以出去打工挣钱。”

  从单干走向合作、从分散走向集约,黑土地正在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