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东北粮仓打响"以水兴粮"攻坚战

2011-06-14    新华网

  改变农业“靠天吃饭”,水利建设必须先行。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一场“以水兴粮”的攻坚战已经打响,加速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正在夯实东北战略粮仓的根基。

  东北地区的水土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既有“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风调雨顺之地,也有十年九旱的黄沙地。“我种了一辈子地,最近10多年来是越来越旱。”今年60岁的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农民于林堂说,肇东十年九旱,以前春旱持续不到一个月,现在最长能持续两个月,抗旱用的机井也越打越深。以前当地只有春旱,夏季经常涝,但近年来竟出现了春、夏连旱,气候条件越来越差。

  从黑龙江省水利厅了解到,黑龙江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尤其是工程性缺水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全省近年来降水明显偏少,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发展滞后。60年来,旱灾已累计造成黑龙江粮食损失1200多亿斤,相当于全省两年对外调出的商品粮总量。

  黑龙江省气象局科技预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近20年中,黑龙江在春、夏有12年发生全省大范围严重干旱,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就连历史上很少发生干旱的北部大兴安岭林区和东部三江平原农区,近些年也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在吉林省的一些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水平。在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干旱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损失。其中,大安市常年缺水,十年九旱。在大安市来福乡新平村,村支部书记王立城说,近些年气候很不正常,当地没钱打新井,只好把几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井重新利用起来。

  打一场“以水兴粮”的战役!今年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为东北地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吹响了号角。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镇立业村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当地水务部门组织的打井队正在加紧工作。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告诉记者,大用镇的水利工程仅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黑龙江规划投资1500亿元,重点实施农田水利等项目,加强大中型灌区、大中型泵站、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000万亩。

  在吉林省西部干旱地区的乾安、通榆等地,白色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的农田给种粮农民带来了丰收希望。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宿政说,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建设后,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可由原来漫灌的45%提高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由30%提高到60%。“十二五”期间,吉林将建设1000万亩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加100亿斤,达到7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

  辽宁去年整合各级各类资金5.2亿元,支持16个产粮大县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年新增灌溉面积14.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8万亩。辽宁省水利厅厅长史会云说,未来5年,全省计划实施水利建设项目两万多个,安排总投资900多亿元。今年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辽西北地区高效节水、辽东地区优质水稻节水、中部地区现代化灌排渠系3个示范区以及16个重点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使用后,预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3亿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43亿元。

  在东北粮仓,各省正逐步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局面。吉林省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省全社会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省、市(州)、县(市)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晓宁认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专注水利发展,切合实际,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只有健康的农田水利设施,才有健康的现代农业,才有稳固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