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林甸农民靠传统食品增收

2009-12-08    大庆市农委

  本网讯(张宏宇)“以前摊煎饼、蒸豆包就是为了自家解解馋,过年过节应个节气,可如今不同了,它能给咱们带来厚实的钞票啊……”看着络绎不绝到自家来买煎饼的顾客,林甸县花园镇齐心村的轩子祥心里乐滋滋的。

  如今的农民已不光是一门心思在土疙瘩里寻找致富路,一些脑子活的农民把发财目光盯在了传统食品上,摊煎饼、蒸豆包,经过他们的巧手加工,换回了滚滚财源。

  40年前,轩子祥跟随家乡父老从山东泰安移民到我市林甸县花园镇齐心村,从关里到东北,除了带来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轩子祥还带来了家乡的传统食品大煎饼的制作工艺。乡音未改鬓毛衰,如今,老人把这门工艺传授给儿子、儿媳。刚开始,轩家只是摊一些煎饼自己吃,没想到飘香的煎饼引来了左右邻居。

  “一开始也没打算做买卖,就是农闲的时候有点空,他们爱吃,来个电话,就给他们摊一点。”老人说,由于大家都爱吃,一家人决定开办一个家庭煎饼作坊批量生产,以每市斤两元到三元的价格出售,现在轩子祥家每天生产30多公斤煎饼,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目前,林甸县共有煎饼作坊40多家,实现纯收入80万元。

  大煎饼是传统的山东食品,而黏豆包则是地道的东北风味,林甸镇东风村的农民们,将豆包这种传统的手工食品变成发家致富的法宝,在家庭作坊里发起了豆包财。

  程淑青是林甸镇东风村最早从事豆包生产的村民,十年前,她家靠一口大锅,一盆面起家,做起了卖豆包的生意。“最早的时候,我们就做一盆面,然后起早两三点钟,我俩起来包,七八点钟他(丈夫)顶风冒雪骑车到街里去卖,特别辛苦。”

  程淑青家的豆包黏度好,口感香甜,深受大家的欢迎。看到县城的居民对自己家的豆包比较认可,程淑青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在几年间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添设备,增加雇工,将豆包产业越做越大。现在每天生产一千斤左右,订货的非常多,每月的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在程淑青的带动下,目前,东风村豆包生产已经形成了规模,参加生产的有20多户,纯收入达到七八十万,还带动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

  据了解,在林甸县,除了大煎饼和黏豆包,一些人还把目光投向了老式面包和大麻花等传统食品上,目前,林甸县的传统食品市场进一步拓宽,从事此类食品加工的中小企业达50多家,每年可实现纯收入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