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五常今年水稻亩产667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8-10-15    新华网

  金秋时节,五常市水稻开始大面积收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据五常市农委、统计等部门估测,今年该市水稻品质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常稻米产业正向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主要基地、北方稻米集散中心迈进。

  科技让五常大米增产

  今年52岁的王庆有是五常市杜家镇半截河子村的一个普通农户,王庆有种的7亩水田地从去年起都换成了新品种稻花香2号,他粗略估计一下,和去年相比,今年水稻的产量要增加一成以上,收入增加七八千元。他说:“这样的好年头,好收成,当然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农业生产的好技术。”

  五常水稻种植面积近170万亩。近年来,五常市把提高科技的贡献率作为增加水稻产量的突破口和支撑点。他们向农户发放了《五常市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五常市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模式图》,在水稻品种选育、育苗方式、栽培模式和灌溉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以“两早(早扣棚、早育苗)、两稀(稀播、稀植)、两晒(在有效分蘖末期和抽穗前期两次晒田)、两防(防治稻瘟病和防治二化螟)”为主,全面实施稀植、超稀植技术规程。围绕水稻标准化生产搞好全员培训,全市年累计培训农户18万人次。针对去年稻花香2号表现较好,今年农民可能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发了《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向农民说明稻花香2号成熟期长,要因地施种,盲目种植和越区种植有可能出现危险和损失,并请育种专家田永太在电视上就“稻花香2号”的特点和种植技术要求等进行了专题讲座。

  五常成功研究出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和大棚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被日本专家誉为同纬度地区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对农民建设大棚给予补助,推广标准化大棚5000栋。并结合国家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在民乐乡、志广乡、龙凤山乡、五常镇建立了四个高产创建核心区7500亩,万亩展示区四个4.3万亩,推广辐射区120万亩,核心区水稻单产750公斤,展示区水稻单产700公斤,辐射区水稻单产667公斤。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水稻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机让大米品质升级

  种植生态稻、有机稻,让人们吃上安全、放心的五常大米,是五常市稻米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五常市森林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市有机水稻面积发展到4.5万亩,辐射带动有机水稻基地面积20万亩。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力求提升农作物品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葵花阳光米业、中良美裕公司等水稻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高品质水稻产业的实力,增强其牵动力。葵花阳光米业专设水稻技术研究所,繁育良种、培训农民,推广有机种植模式;中良美裕公司与农户以每公顷3万元签订了收购合同,种植户严格按照公司的技术规范操作,从育苗起全部施用由果菜、鱼骨发酵形成的有机肥,生产的有机稻米在北京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上市;丰粟有机水稻种植合作社与农户落实有机水稻基地面积1.5万亩,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加快水稻生产规模化进程。

  为了让有机稻米拥有更好的生长环境,五常市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2008年共完成造林33000亩。打造生态农业,已成为五常市农业生产的长久之计。

  品牌让大米产业增效

  五常大米因其优良的品质早已经成为市场的宠儿。近年来,五常市通过实行大米品牌整合,建立完整的稻米产业化经营机制,已经逐渐把品牌的优势转化为效益的优势,因品牌的优势,农民年增收1亿元。

  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及规模生产,改变了过去农户们单一生产和自己找市场的方式。目前,葵花阳光、中良美裕、绿风集团等10余个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的订单面积占到100万亩以上,全市共落实产业化订单7.5万份,140万亩,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12个,拥有会员12万户,辐射带动种植面积225万亩。

  以规范五常大米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驰名商标,提高五常大米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五常市严格规范大米的生产加工和营销行为。目前,全市260家大米加工企业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7家,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146家,达到规范化生产的209家,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规范包装,加工五常大米70万吨,占商品量的90%。政府正在推广大米“身份证”管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程监管大米市场。

  五常市力争把大米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把五常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稻米加工的主要基地、北方稻米的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