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绥滨县农民的"健康银行"

来源:鹤岗市农委     发布时间:2007-07-04

  本网讯(鹤岗市农委卞晶)“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这是过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真实写照。因此,农民有病只能是“小病拖,大病扛”,即使住院病还没好就嚷着要出院。2005年初,绥滨县被纳入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从此,绥滨的农民也享受着和城市“吃公家饭”人一样的看病报销制度。

  绥滨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人口8.8万人,相当一部分还没有稳定解决温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普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给这些农民带来了福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筑起了一道安康的屏障,是农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农民百姓的‘健康银行’。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绥滨县委书记马智凯如是说。

  为把这一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绥滨县在借鉴兄弟市县好做法的基础上,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保证报销方式和报销比例合理,做到收支平衡,将农民和国家的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农民医疗费的补偿上,使农民真正受益。在经过多次征求乡村干部及群众意见后,绥滨县确定了合作医疗补偿方式和报销比例,并形成了《绥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绥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同时成立了专门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多维宣传,确保了合作医疗政策的覆盖面,有效地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6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合作医疗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为每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增加补助10元,每人达到20元,我省又为每位农民增加补助5元。根据国家和省级财政增加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绥滨县也将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升级,出台了“范围再扩大,筹资再增加,报销再提高,服务再便捷”的新举措,让绥滨县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升级版”中享受到更多实惠。

  去年,绥滨县将参合农民个人筹集的每人15元全部纳入农民个人家庭账户用于门诊医疗费的报销,由农民个人支配使用。推行低起付线、低封顶线、高补助比例的“两低一高”新举措。即乡镇卫生院起付线由原来的100元降至50元,县级医院起付线由原来的300元降至200元,降低了农民住院治疗的门槛。封顶线控制在每人每年不超过1万元,避免了少数人占用大量的合作医疗资金。将报销比例整体提高5%,使参合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通过民政、红十字会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生大病的农村特困户实施再次救助。

  为减少参合农民报销过程繁琐的问题,绥滨县实行了医药费用“报销直通车”,由按季度报销调整为县内患者直接在就诊医院直补报销,实行医疗单位垫付制,即患者出院可直接到医院财会室进行报销结算。患者不求人,不跑冤枉路,让农民群众不仅得到新农合政策的实惠,而且享受到了便捷优质的服务。

  50多岁的卢元波至今还念叨着那一笔雪中送炭的合作医疗补偿金。卢元波是绥滨县北岗乡永德村的村民。2005年,该村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卢元波也与其他村民一起报名参保。今年3月,卢元波因心脏病住进了佳木斯中心医院。出院后,卢元波拿着医疗单据来到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相关规定立即兑现并以最高的报销标准1万元对卢元波进行了补助。

  “我真的没想到,自己连续三年才交几十元的合作医疗金,病后居然报销了1万元的医药费!”卢元波激动地说:“合作医疗真是好啊!”

  活生生的例子使绥滨农民深深体会到了互助共济、抵御大病风险的好处。2006年,绥滨县共有6.47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5%。全年为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总额273.3万元,合作医疗受益人口达4.74万人次。住院得到1000元以上补偿人数为446人次,3000元以上补偿人数为92人次,达到补偿封顶线1万元的6人,癌症患者一次性补偿2000元的合计112人。此外,在2006年,绥滨县又被国家红十字总会确定为红十字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县,县红十字会把多方募集的捐款和国家、省、市下拨的专款存入大病救助基金专户,及时对参合的农民进行救助。据统计,全年共为50名参合患者实施了救助,救助资金达2万余元,免费发放药品110万元,使4050名患者受益。省红十字会“健康快车”还为全县46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今年,绥滨县已有6.99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2005年最初参合人数增加1.55万人,参合人数占农民总数的9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民之举犹如春天的喜雨,滋润着绥滨大地,渗透到每个参合农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