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农业部:高度重视水稻生产 实现粮食长久安全

        农业部近日预计,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9800亿斤以上,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产。但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表明,尽管粮食连续3年丰收,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稻米产量却出现下滑趋势,水稻生产出现的波动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稻产业的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长久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据统计,全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85%以上的稻米是作为口粮消费,在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中,稻谷年消费量达3500亿斤。

  稻米是我国粮食的“硬通货”。专家表示,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而稻米又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粮食品种,一旦稻米供给不足,人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稻米供求的细小变化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乃至整个物价波动,引起人们的恐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的三次快速上涨,水稻的大幅减产是主要原因,近十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波动,每次都是首先由大米紧缺引起的。

  水稻丰歉直接关系到粮食丰歉,水稻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由于我国水稻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种稻比较效益低,生产和市场调控难度大,近10年来,广东、浙江、江苏因发展工业调减稻田每年减少稻谷产量1000多万吨,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使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而东北地区农户转种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出现滑落。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廖西元认为,我国水稻生产的长效机制缺乏,主要表现为“四重”,即地方政府发展水稻生产的“心病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债重”、粮多粮少时各级政府财政的“负担重”以及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重”。而长效机制的缺乏,又使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难。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在我国提出“十一五”时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万亿斤左右的约束性指标下,水稻作为我国第一粮食作物,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专家表示,在当前需求条件下,要保障我国年度消费总量1.9亿吨至1.95亿吨的稻谷供给量,同时极力减少剧烈波动,水稻发展必须从四个方面着力:

  树立产业经济理念。要把水稻当成战略商品来抓,稳定产区,放开销区,产区要着力将资金补贴用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扶持种粮大户提高商品率,加强劳动力对口转移,培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围绕调整结构主线。水稻发展必须在“稳量调优”的原则下,进行一次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做好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推进水稻区域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农田流转,鼓励农田向种稻大户、种稻能手集中,促进符合市场需要水稻品种的连片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生产和干燥水平,加强稻米营销,不断开拓国内外稻米市场等。

  抓住经济效益中心。通过强化政策增效、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效益,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稻作科技支撑。在充分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区域适宜性,在不同区域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逐步改变品种多乱杂的现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