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科普手册  
  ·龙江科普
  ·科普法规
  ·科普公告
  ·科普场馆
 
    龙江科普
   
首页 > 大众科技 > 科普手册 > 龙江科普    
 

全市新农村建设视点追踪

来源://jiamusi.northeast.cn     发布时间:2006-11-24 10:51:34

  冬雪落地,沃野妖娆。借着党的好政策,今年,广大农民兄弟又获得了好收成。粮食生产突破历史,获得大丰收。畜牧业走出低谷,实现了稳中有升。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劳务收入增长显著,劳动技能培训有了长足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康居工程、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2006年,对全市的农业、农村、农民来说,真的算得上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年初,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农民最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针对全市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重点实施了“十项工程”,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围绕生产发展,城市反哺农村,燃亮了农民建设新家园的高涨热情

  伴着冬天的寒气,走进全市8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市郊区长发镇南长发村,40栋刚刚交付使用不久的塑料大棚,已经矗立在省、市、区三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助农辟建的特色蔬菜园区中。面对即将临近的深冬,村民们正在围着村党支部书记郭明,探听村里的“打算”。

  郭明说:“靠山吃山,靠城就要研究市场。能把山东寿光的蔬菜从佳木斯市场打出去,那才长南长发老少爷们儿的‘脾气’呢。都回去琢磨琢磨,有什么技术难题,早点儿跟村里说一声,好安排专家进村培训。”

  南长发村距市区不足10公里,年初,省、市帮建单位发挥经济和地缘优势,围绕生产发展的主线,辟建了高科技特色蔬菜园区。闯市场多年,被村民“三顾茅庐”请回来的村党支部书记郭明,借园区建设工程燃亮了村民的主体意识。郭明说:新农村建设既然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咱就得和乡亲一起往富路上奔。”

  在桦南县的红丰村,数千只分窝的獭兔已经迁进新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春阳介绍说:“7000只种兔,已经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明年再把冷库建起来,村民的养兔收入就能实现新的突破。”

  这个搭上了新农村建设第一班车的先进村,是全省有名的老典型。2000年,红丰村在全省率先搞起了农机合作化,农民自己喊出了把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口号。

  这个在全省第一个挂牌成立农机合作社、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的行政村,如今,每公顷土地只拿75元的入社农民,多年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每年还能从合作社得到一定比例的分红。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后,这个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之后,合作社围绕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实现“生产发展”这一主题大做文章。成立了以农机合作社为基础的獭兔协会,合作社董事长李春阳亲自任会长。

  李春阳说:“走共同富裕之路,就要建好龙头,没有龙头的拉动,让村民在市场上‘放羊’是没有出路的。”出于产业化规模发展的想法,村里已经决定明春把上千组种兔无偿分发给村民,按市场价有偿回收皮肉,再由协会统一搞市场化经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今年,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建设起点高、基础打得牢的好势头

  年初以来,市委提出了新农村“十大工程”建设思路。市委书记郭晓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海涛,市政协主席韩树礼等领导,多次亲自带队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市委召开3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4次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会,用7个指导性文件,将中央、省确定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38个有关单位和部门,并明确提出今年的20项重点建设任务。

  为了打牢建设基础,财政部门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市综合目标考核办公室还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列为全市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使7个试点乡镇、84个省级试点乡村帮扶有人管、规划有人办、建设有人抓。全市33名市级领导干部和108个驻市、530个驻县()的中省市县直单位,直接参与试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真正实现了不走过场、不摆样子,因地制宜,不搞浮夸,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受益。

  浮夸误国,实干兴邦。由于市委、市政府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换回了今年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喜人景象。

  以引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水灌溉,建设特大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取得明显进展

  富锦、桦南、桦川、汤原4个县(),是国家级粮食产业化工程基地县。抚远、同江、富锦3个县()已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大豆生产基地。

  今年,我市又被确定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试点市。三江平原水稻产业带,也已被正式列入农业部“八大产业带”实施项目。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的佳木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也已正式立项。

  农业科研体系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省农业科学院与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依托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合江农科所,成立了旨在推动高端农业发展的佳木斯农业科学院和佳木斯水稻科学研究院。

  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的粮食后备基地,佳木斯的大农业被插上科技翅膀之后,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后劲。有关部门联合测产表明,今年,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在早期干旱、中期低温多雨和严重病虫害的不利情况下,粮食总产预计达到35.045亿公斤,增幅达12.4%,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增收目标,需要粮食精深加工企业的介入。今年,市委、市政府在成功引进益海米业、南京雨润集团的基础上,新增引进规模以上企业10户,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增产增收的基础。

  据有关部门介绍,今年,全市通过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特别是优质水稻,使今年的粮食单产、总产、质量和价格,都将实现新的突破。畜牧养殖业预计可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60元,绿特色经济预计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17元,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创收总额可达7.4亿元,农民增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大型龙头企业的引进,为农业产业化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有坚实的生产基础作保证。今年,全市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量超过了8亿元。其中,松花江防洪工程已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工程量563万立方米。引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农村康居工程和安居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达2.91亿元,建成农村道路105条,总里程达865.2公里。在全市84个试点村中,有59个村新修了通村公路。全市的84个试点村,除34个行政村有自来水外,用于42个试点村自来水工程的总投资达1762万元。在84个试点村中,自来水入户达9731户。用于人畜饮水工程的投资达1661万元,新打饮水井49眼。改造农户住房308户,建设面积达到2.7483万平方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巩固和加强,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广播电视入村工程,农村远程教育试点校建设工程,农家店“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大学生到农村“三支一扶”活动,作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亮点,对农村整体发展的牵动作用愈加明显。

  据介绍,今年全市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通广播电视村达到88个,入户1.03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已经达到40%以上的村64个。全市84个试点村实现有线覆盖平均达到99%,全市入网率达到85%以上。

  在省专项资金2670万元的扶持下,今年,全市3所寄宿制试点学校、10所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的建设已经完成。109名优秀大学生按照省委的部署,已在农村正式开始了“三支一扶”活动。

  富锦、汤原两地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有计划地为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在2005年商务部核准桦南、富锦两地为第一批160家农家店“万村千乡”试点的基础上,郊区、同江、桦川、汤原、抚远又被商务部核准为第二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民培养工程的实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和能人带动基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旨在提高村干部、党员带头致富群体机能的“四培养”工程。到10月末,全市各地已把3860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人。有1875名致富能人光荣入党,1769名村干部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514名致富带头人被充实到村级领导岗位。通过开展“走进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结成帮扶对子4956个,帮扶钱物达1055万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7731个。通过开展“百村支部升级工程”活动,全市共投入整村推进扶持资金7616.7万元,启动生产项目240个、公益事业项目707个。

  在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干部的带动下,全市农村整体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开展“全市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月”活动,全市农村共投入劳动力10万多个,出动各种车辆8万多台次。整修村屯道路总长420公里,清除私建滥建房屋140座,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清理摊床700处,整顿不规范牌匾广告300个。植绿化树8万株,新增花草2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总量达50万立方米。改造厕所229个,清掏公厕1200个。

  环境的整洁和观念的变化,促进了乡风文明。文明村建设工程,让广大乡村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全市通过深入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主题创建活动,在全市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六提倡六反对”活动,大力推进“抓十乡(街道)、促百村(社区)、带千户庭院”基层文化建设工程。通过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小说、舞蹈、曲艺、摄影、书法、美术等优秀作品,上演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旨在移风易俗、弘扬正气,提倡节俭致富,发展家庭经济的文艺节目,使老百姓在自娱自乐中摈弃陋俗,洗涤思想,净化心灵。

  汤原县通过组织农民艺术家参与国家、省、市大型手工艺展,因势利导,把出自汤原镇德胜村农民贾红、刘学国夫妇之手的、获得了国家专利的核桃堆积艺术作品《紫荆回归》、《白莲归春》两件作品,作为省政府的礼品,分别赠送给香港、澳门的特区政府。目前,夫妇俩的山核桃工艺加工厂正办得如火如荼。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托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也点燃了广大农民的热情。如今,虽已是隆冬将至,可在全市广大农村,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正在加温。春风再一次刮进三江大地的农家,这里必将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